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和人工心脏一起走过生命最后151天
2001-12-06 桂亮

  ■本来只期望延长30天生命

  那颗人工心脏在他的胸腔中整整跳动了151天。

  罗伯特·图尔斯,全球第一位全内置式人工心脏移植患者终于在移植手术后近5个月于11月30日(美国当地时间)在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附属的犹太医院去世,享年59岁。

  黑人患者图尔斯自从今年7月2日医生对他实施了人工心脏移植手术之后,便一直在这家犹太医院接受后续治疗。据医生称,他最后死于腹部的持续出血。这个症状是从29日上午开始的,据医院方面称,最后导致图尔斯死亡的并非由于他所移植的那颗“阿比奥科”(Abio-Cor)人工心脏出现了故障。

  在心脏移植手术之前,图尔斯先生已是心脏病晚期,几乎卧床不起。病后的他与病前相比整整瘦掉了50磅,骨瘦如柴,甚至连抬头的气力也没有。严重的心脏病留下的广泛性疤痕组织使得他的两个心室几近瘫痪,肺部也充满了积水。根据医学上的一个统计公式,像图尔斯这种状况,死于30天之内的概率为80%。

  图尔斯8年前做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还患有严重的肾衰竭、糖尿病以及其他病症,今年7月2日,位于肯塔基州的犹太医院在图尔斯被另一家医疗中心拒绝的情况下对患者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手术历时七个多小时,进行得很成功,图尔斯由此成为移植“阿比奥科”全内置式人工心脏并存活的世界第一人。3日,患者苏醒过来,反应良好,开始“舒服地休息”。但4日,患者状况恶化,出现肾衰竭、糖尿病和心脏病发作等并发症。医生认为,病人出现的病症与心脏手术没有直接联系,因为在手术之前,医生已经预见病人很可能会在一个月内死亡。医生们在安装人造心脏后,本来只敢期望延长患者生命30天,没想到图尔斯术后康复状况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期。他不仅增加了体重,而且肌肉也比术前更结实了。

  ■新型人造心脏灵活易控,但体积过大

  这一新型的人造心脏被命名为“阿比奥科”,由马萨诸塞州的阿比奥莫德公司发明。它体积如柚子般大小,重约一公斤,由钛金属和塑料制成,被设计用来永久性替代人类心脏,人们最终可以不必等待合适的心脏捐献者出现。“阿比奥科”与以前的人造心脏不同,以前的人造心脏只是为了在进行心脏移植之前维持病人的生命。由于以前的人造心脏是通过外部机器来给心脏供电,因此,病人必须躺在床上,用电线和试管与这个机器相连。80年代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心脏很难控制,并容易受到感染。重约一公斤的“阿比奥科”设备不需要外部连接;病人皮带上佩戴的重4磅的外部锂电池可以向两个线圈供电,一个线圈在外,另一个被植入病人的身体。这两个线圈可以透过病人的皮肤把电源供给“阿比奥科”心脏。这一装置的缺点是体积过大,几乎无法安装到女性病人的体内,而且它可能只对1%的心脏病患者有效。

  其完整的工作循环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静脉血由体静脉经右心房进入右腔室,由微型泵把静脉血输送到肺部;然后,在肺部吸收氧气后的动脉血由肺静脉经左心房进入左边的腔室,由泵输送到主动脉。最革命性的变化是:“心脏”可全部植入体内,没有通过皮肤的任何外接导线或是管子。“心脏”由电子控制,根据人体需要来调节心跳速度。电源由可以穿在患者身上的小型电池盒供给,电流则通过人体源源不断地向“心脏”传送。“心脏”自带一个BP机般大小的“内部电池”,可以自动工作30分钟,足以让患者脱下体外电池洗个澡。“阿比奥科”也能对病人的状态进行监控,当病人在移动时自动增加起搏次数,病人休息时则减缓跳动次数。监测系统还可以对该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控,如果工作不正常可以发出警告。

  这是美国医生将阿比奥科植入人体内取代坏死心脏的第一例。今年2月,阿比奥曼德公司得到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先对5名垂危病人进行试验,如果取得成功,再进行10次试验手术。投资者对于“阿比奥科”的前景十分看好,7月3日,当移植成功的消息传出后,阿比奥曼德公司的股票猛涨了14%,达到26.66美元。分析人士表示,一旦该设备被广泛应用后,每个人造心脏的售价可以达到70000到100000美元,该公司估计有一天光在美国就会有100000名使用者。

  ■接受手术完全自愿

  今年8月,图尔斯先生终于在医生和家人的热情掌声中独立下床行走。移植到图尔斯胸腔里的这颗全内置式人工心脏重约四磅,平时运转时会发出嗡嗡的声响。对此他自嘲道,“现在最难以适应的是这个家伙发出的嗡嗡声。不过有点声响总比让我去死要强,至少它每时每刻提醒这样一个事实——我还活着。”对于那些谣传,比如说图尔斯是接受了“阿比奥科”的一笔巨款才答应“像作为天竺鼠那样的实验品而接受手术的”,图尔斯于今年8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公开进行了澄清,他说,“我接受人工心脏移植手术完全是自觉自愿。其实我很清楚,像我这种状况,最终难逃一死,还不如死马当活马医。”

  到了9月下旬,术后的图尔斯已经有足够的体力走向医院病房独自上街去买冰淇淋,甚至偶尔也可以上酒吧和公园逛逛。就在11月上旬,图尔斯还应邀与路易斯维尔市市长共进了野餐。他甚至还可以外出独自垂钓,他最大的心愿是可以回家过圣诞节。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1月29日(美国当地时间)上午,他的腹部突然开始持续出血,到了当天下午,他的肾脏和肝脏功能已经衰竭,血压紧剧下降。虽经院方全力抢救,终于于次日凌晨去世。

  在图尔斯先生的病案中,从一开始医生就曾数次警告,难以预料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图尔斯在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没有几个小时,就再次被推回手术室,以便止住其胸腔的出血,医生称这是由于其胸腔内的一两针缝合不够严密的原因。接着,图尔斯的鼻腔和胃部又出血不止,原因不明,需要大量输血。正因为患者出血不止,医生这才停止使用了抗凝血剂。此前使用抗凝血剂主要是考虑到一旦大脑血管交汇处的血液发生凝固就会引发中风,使患者生命垂危。11月11日,图尔斯曾由于中风而引发了右半侧半身不遂并丧失了语言能力。这次中风的原因是由于脑部血液受阻塞,而这可能又与“阿比奥科”人工心脏有关。到了29日(美国当地时间),他仅有的一点脑功能也丧失殆尽。

  一般来说,人工心脏移植患者的最大隐患就是脑血管阻塞并由此引发中风瘫痪,为此“阿比奥科”公司专门为人工心脏设计了光滑的塑料内壁,以减少血液凝固的可能性。可惜,最后还是没有能留住患者的生命。

  ■“换心”梦想还在延续

  美国人造心脏植入人体的手术约有20年的历史。1982年,西雅图的一位心衰患者第一次接受了人造心脏移植,存活了112天。此后,印第安纳州的一位患者在接受人造心脏移植后存活了620天,于1986年死亡,创下了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纪录。但他们安装的名为“杰维克—7”的人造心脏极其复杂,不仅体内植入装置,而且需有导线、管子与体外笨重的设备相连,患者也只能窝在床上。

  据报道,美国去年有4231名患者登记等待心脏器官移植,结果只有2197人幸运地接受了异体移植。专家认为,美国每年有70万人因心脏衰竭而死亡,其中12.5万人可以成为接受人工心脏的候选人。如果阿比奥科成功率提高,患者存活时间延长,成千上万心衰患者“换心”再生的梦想将会变为现实。

  图尔斯虽然去世了,但他毕竟是世界上移植全内置式人工心脏的第一人,并且在手术后成功地存活了140多天,远远超出了人们原来的预想。美媒体称,这是近20年来人造心脏发展取得的第一个“革命性”的“重大进步”。这一手术还受到了美国医学界的高度评价。美国心脏学会主席戴维·法克森指出,此次手术标志着人造心脏的研究实验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同时指出,这只是试验性的装置,“长期性的成功”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也有专家对这一人工心脏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完全用仪器代替心脏没有必要,科学家应该将重点放在研究能帮助患病的心脏恢复功能的仪器上。(《北京青年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