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地球“危机四伏”?[图文]
2002-02-09

  新华网北京2月9日电在整个地球的历史长河中,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甚至撞击地球的事不乏其例,难道我们生活的地球真的是危机四伏吗?《环球》杂志驻巴黎记者卢苏燕以《小行星撞地球?》为题,回答了这个问题,现转发如下:

  驶入地球“近郊” 

  2002年l月7日,除了几个知情的天文学家外,恐怕再没有人会觉得这天与往常有什么不同了。然而正是这天,一枚直径300米的小行星以11万公里/小时的速度与地球“擦肩而过”,确切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5点37分。小行星在地球门前掠过并非第一次,然而这次却令科学家们至今心有余悸,道理非常简单,尽管这枚小行星很久以来一直朝着地球的方向飞速运行,但直到2001年12月26日,即直到小行星驶向地球近地点前的12天,它才被美国国家威夷天文台的一台小型天文望远镜所发现。 

  这枚小行星的编号是2001YB5。当美国的天文望远镜捕捉到它时,它正朝着地球的方向迅速逼近,当时看上去,它的大小也就与从地球上观测月球表面一块直径一米大的岩石相似。刚发现它时,美国天文学家曾异常紧张,因为一枚直径300米、可能是以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小行星一旦以11万公里/小时的速度撞上地球,其能量至少可以将方圆150公里内的所有建筑和自然物夷为平地,甚至对方圆800公里以外的地区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直到科学家们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后,他们才松了一口气:这枚小行星不会撞上地球,在驶至离地球83万公里时,它将转向逆地球方向而去。事实验证,小行星的运行轨迹与科学家的计算毫无二致。    83万公里,从常理上看是个不近的距离,但从天文学上看,在太阳系里,它已经驶进地球的“近郊”。换句话说,以它的运行速度,小行星从其轨道近地点到地球的距离仅有不足8个小时的路程!如果这枚小行星真的驶向地球,那么人类只能坐以待毙,因为以现在的科学手段,科学家虽然能很快计算出它的运行轨道并预见到它所威胁的具体地区,但却没有能力在12天的时间里采取任何有效的预防措施。

  危机四伏?

  事实上,在整个地球的历史长河中,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甚至撞击地球的事不乏其例,最令人心悸的就是6500多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以9万公里/小时的速度与地球相撞,撞击点在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州。撞击引起了小行星大爆炸,爆炸产生的尘埃充斥了整个地球大气层,阻挡了阳光,致使气温骤降,植物枯萎。有科学家认为,正是这次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导致当时主宰地球的恐龙及其他许多大型动物完全灭绝。 

  难道我们生活的地球真的是危机四伏吗?其实不然,为使研究人员、新闻媒体和广大公众能够准确掌握某星体对地球的实际威胁程度,避免让公众产生不必要的恐慌,1999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在意大利都灵制定并通过了小行星对地球威胁的险级标准,并将此标准命名为小行星险级都灵标准。小行星险级都灵标准共分11级,即从0级到10级险级程度逐级增加。都灵0级表示小行星不会撞击地球或表示小行星在接近地球时已经瓦解成绝对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威胁的碎片;都灵1级表示小行星的动态值得观察,升至7级则表示小行星对地球可能会造成一定威胁;而都灵8-10级则表示小行星肯定会对某地、某地区甚至整个地球造成灾难性的危害。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的报告,截止目前,天文学家还没有观测到超过都灵1级的小行星,也没有发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对地球造成重大威胁的天体。至于刚刚光临过地球“近郊”的2001YB5,它下次再接近地球的时间是2052年,但与地球的距离将是2700万公里,即便在更远的未来,它撞上地球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

  庸人无须自扰 

    从科学上分析,只有直径超过1公里的小行星才能对地球带来灾难性的毁灭。天文学家估计,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这类小行星大约超过1000个,但现在已知的只有300多。目前,美国正全力支持对1公里以上小行星进行观测,预计到2008年以前,所有直径在1公里以上、对地球存在潜在威胁的小行星都将归档登记并被追踪轨迹。

  针对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科学界已经有了许多设想,如向对地球具有威胁的小行星发射核弹,将小行星击碎。关于这种方法,有专家评论说,这种方法不难达到,但并不理想,因为每个小行星的物质构成不一,科学界尚无法知道核弹的力量是否足以使小行星粉碎成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威胁的直径不足10米的碎块,如果小行星不能被击成足够小的碎块,被击碎的直径为数百米的大型天体可能会变成众多直径为数十米的行星碎块,沿着原来的轨道像行星雨一样降到地球上,这样虽然减少了局部的撞击,但却会使撞击面增多。于是便有专家提出了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方法,让它偏离可能与地球相撞的轨道,如在小行星表面放置离子发动机,或借助太阳风,或向小行星周围发射核弹等等。但无论是发射核弹击碎小行星,还是使用各种方法让它改变运行轨道,前提条件都是要提早发现,发现得越早,成功的可能越大。

  目前,除美国外,英法等国也都启动了小行星国家观测计划,并为这一计划配备了先进的天文设备。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只要全世界对小行星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人类就不会遭到和恐龙一样的灭顶之灾。而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整天担心小行星撞地球,完全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阅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