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一个国际科学家研究小组最新绘制了气候变化对物种生存影响的全球地图,揭示了适应和不能适应气候变化的生物,并标注了它们的迁徙路线。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由于人类活动破坏地球自然环境,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气候变化已逐渐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例如:中国雾霾天气,美国冬季冰暴等。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人类并非唯一的受害者,动物和植物也需要适应迁徙生活,进入适宜的生存环境。
研究小组由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18位科学家组成。他们通过分析1960年至2009年期间海面和陆地温度数据,并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评估,用地图方式显示出未来气候变化的速度、方向,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态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气候变化仍在持续,动植物需要适应变化,或通过迁移以寻找适宜的气候。
“气候槽”让某些生物迁移无路
这项独特的全球性研究项目分析了陆地和海洋的环境假设,证实气候变化是非常复杂的全球连锁性反应,并非简单的两极地区发生变化。
当动物处于逐渐温暖的气温条件,它们将迁徙至较高海拔地区,然而,一些动植物受地理环境制约,无法进入较远地区,或者部分生物根本无法迁徙离开所在环境。
研究报告作者之一的凯莉-卡佩尔解释称,当生物群体沿着理想的温度条件迁徙时,有时会陷入“气候槽”,它们所在区域之前的适宜气候已消失,而它们面对的是海岸线或者其它地理屏障,迫使生物群体“无路可走”。依据所绘地图,全球存在许多“气候槽”,它们的移动受到海岸线的阻挡,这样的地区包括:亚得里亚海北部、墨西哥湾北部,这里的生物群体没有出路,因为后方都是温度趋于上升的地区。“气候槽”地区将面临着本地物种灭绝危机,除非它们能够适应气候变化。
某些地区较长的“气候停滞时期”,意味着气候变化速度较低,这些地区特有物种分布较密集,将作为物种遗传基因和进化避难所。
大型动物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最明显
大量气候变化分析报告显示,全球气候变化将严重干扰动物的生活方式。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人员检查了140项研究报告中的数据,这些报告评估了73种北美洲动物的栖息特征,从体型较小的老鼠和鼩鼱,以及体型较大的麋鹿和北极熊,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对它们的生活影响很大。
科罗拉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动物对气候变化产生反应的最佳预测器是体型大小,对于体型较大的动物,一旦气候变化它们产生的反应最强烈,反应率达到100%;然而一些体型较小动物对此反应并不明显。例如:在森林地面觅食的鼩鼱,它们比附近食草麋鹿对气候变化的反应程度低27倍。
该项研究分析的73种动物中,气候变化对其中52%动物产生影响,符合之前研究人员的预期值,然而7%动物与之前预期相反,41%动物并未发现气候变化对其产生影响。
除了体型因素之外,另一种响应气候变化的预测器是动物的活跃性,仅在白天或者夜晚活动的动物,受气候变化影响程度远大于同时昼夜活动的动物。
研究人员同时发现,对气候变化响应最明显的是生活在高纬度的动物,例如:鼠兔、北极熊和驯鹿。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