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呈现五大可喜变化
2002-12-03 记者 刘江 崔军强

  新华网北京12月2日电  在国际经济界对互联网持悲观态度,资本市场坏消息不断弥漫的环境下,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推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使互联网发展呈现出令人鼓舞的五大变化。在12月2日召开的2002年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上,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发表了上述观点。刘鹤说,首先是领导体制的创新。中国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后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对信息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与之相适应,各部门都加强了领导体制的创新,一批业务管理专家进入了领导岗位,使信息化获得了重要的领导资源、组织资源和知识经验的投入。其次是导向目标务实。国际互联网过度投入曾经引起美国经济的波动,也对国内的信息化产生了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坚持以务实求效和需求主导作为信息化和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目标,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新闻、文化、教育、医疗、交通、安全以及信息资源开发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常扎实的进展。

  三是重点领域的突破。在电子政务领域,中国政府的两个平台,一个门户网站,4个战略性的数据库,12个业务系统组成的整体框架已经出台,海关、税务、工商、银行等业务的互联互通取得了实际性进展。另外,在电子商务领域,以联想、海尔等企业为代表所创造的先进模式取得了新的进展。

  四是基础电信运营商行为的变化。任何国家信息化互联网发展的起点都是基础电信的改革,我们在这方面已经看到了积极的成效。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中国的电信业改革正在不断加快,电信运营商在内部积极开展价格、服务竞争,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刘鹤提出,第五个变化是信息化的基本问题得到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的注意力已经从建网、购买硬件逐步转向标准的统一、法律法规的完善,信息资源的开发等更为实质的问题。

  从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据论坛公布的统计数字,截止到10月31日,全国上网用户达到5800万人,接入互联网计算机达到2300万台。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