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 江苏高校科技经费投入快速增长
2022-08-18 科技日报

  “祝融”探火、“羲和”逐日、“蛟龙”探海、“天和”遨游太空……一个个大国重器托起强国梦想。

  大豆花叶病毒抗性鉴定技术体系、柔性白光有机发光半导体……面向经济主战场,一个个创新技术助推产业升级。

  10年来,这些带有江苏高校科技基因的创新成就,为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重要支撑,也见证了江苏高校科研工作者为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不懈追求。

  近日,在“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中,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亮出江苏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成绩单:10年来,江苏高校科技经费投入快速增长,累计获得科技经费总额1880亿元,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4612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51项。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高校专利转让数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

  江苏高校科技人力资源增长迅速

  走进位于南京未来网络小镇的紫金山实验室,东南大学科研团队创造出目前世界上太赫兹无线通信的最高实时传输纪录,其首创的光子太赫兹光纤一体融合的实时传输架构,解决了6G太赫兹100Gbps传输速率实时无线通信难题。这项成果可以代替现有移动网络光纤实现快速部署,替换数据中心的巨量线缆,还可搭载卫星、无人机、飞艇等平台,应用于卫星集群间、天地间和千公里以上的星间高速无线通信场景。

  “未来5年,我们的太赫兹无线通信研究小组将继续提高太赫兹的传输速率,希望能将太赫兹信号传得更远,核心支撑器件要便宜、好用,器件集成度要更高。”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尤肖虎如是说。

  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在江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南京大学加大支持原创性、变革性、引领性基础研究,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研究攻关,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代表性成果。其中,新型拓扑量子态—Weyl半金属研究开创了新的学科领域,入选201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基于移动平台的全天候量子密钥分发,开辟了实用型量子通信新篇章;基于大数据揭示的古生物多样性演化,构建了地球科学研究新范式。

  南京农业大学深入解析农业生命科学的现象、原理、机制等,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基础研究水平,研究团队揭示了自私基因模型调控水稻杂种不育的机理,阐明了水稻株高及株型调控理论,突破了籼粳杂种优势利用难的瓶颈,为进一步挖掘作物高产优质基因提供了理论支撑。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徐子敏介绍,截至2021年底,江苏高校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9.2万人,比2012年增加3.1万人,增长了50.8%;拥有两院院士79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800余人,高层次人才总数占全国高校的10%,一大批优秀青年科学家和高水平团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为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

  在南京工业大学,乔旭教授团队针对化工产品“三废”相态治理能耗高、效率低的问题,研发出“嵌入临氧裂解过程的‘三废’治理与化学品生产耦合关键技术”,通过3项创新实现了化工及相关行业生产的源头绿色化、过程减量化、治理精准化。近两年,该成果应用企业取得了新增销售额20.57亿元、新增利润2.83亿元的经济效益,同时减排废气13.51亿立方米,减排精馏釜残等有机危废5156吨,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10年来,我们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科技支撑。”徐子敏说。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江苏高校展现新作为。南京大学7项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该学校研究团队还参与完成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决策治理等工作;完成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地面沉降、三峡库区滑坡灾害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和国家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江苏高校在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制造科学等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助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发展。其中苏州大学研制的柔性白光有机发光半导体效率达到国际最高,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产有机发光半导体产线装备空白。江苏推动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为载人航天领域、南水北调工程等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1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大限度地把高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徐子敏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