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重庆医大鉴别出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新风险位点
2014-08-15 生物通

  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鉴别出了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 ,VKH)新风险位点。相关论文于8月10日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杨培增(Peizeng Yang)教授以及任职于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的杨正林(Zhenglin Ya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杨培增教授是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其擅长治疗各种顽固葡萄膜炎,如Behcet病、VKH综合征、交感性眼炎、视网膜血管炎、风湿病性葡萄膜炎等。杨正林教授是我国眼睛疾病基因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

  VKH综合征是一种累及眼部、听觉系统、脑膜和皮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继白塞病之后较常见的全葡萄膜炎。眼部主要表现为脉络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视乳头炎,神经视网膜炎和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常伴有脑膜刺激征,听觉功能障碍,皮肤和毛发改变等全身性表现。患者常出现头痛、头昏、耳鸣,双眼视力下降,视乳头、视网膜出现水肿,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后期可出现晚霞状眼底、脱发与白发、皮肤白癜等改变。

  VKH综合征在有色人种中发病率高,日本、我国、拉丁美洲(特别是巴西)及美国印第安人为高发人群,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据报道此病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及遗传因素有关。

  近年来,GWAS技术的发展通过成功鉴别新的遗传易感位点,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成百上千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往有研究从基因水平证实日本VKH患者主要与HLA-DRB1*0405密切相关,表明VKH综合征具有遗传易感性,研究人员期望利用GWAS通过鉴别新的风险位点,来获得关于VKH综合征的新认识。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GWAS研究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系统搜索了VKH综合征新的易感位点。研究分为初筛和验证两阶段展开。在初筛阶段研究员分析了774例VKH综合征病例以及与之相匹配的2,009例健康对照的2,208,258个SNPs。在验证阶段他们进一步对分别包含415例VKH综合征病例和2,006例健康对照,以及349例VKH综合征病例和1,588例健康对照的两组人群进行了验证。

  研究人员由此发现了与VKH综合征易感性相关的3个位点:IL23R-C1orf141(rs117633859, Pcombined = 3.42 × 10?21, odds ratio (OR) = 1.82); ADO-ZNF365-EGR2( rs442309, Pcombined = 2.97 × 10?11, OR = 1.37); 和HLA-DRB1/DQA1( rs3021304, Pcombined = 1.26 × 10?118, OR = 2.97)。

  他们证实,其中5个非HLA基因都表达在人类虹膜组织中。IL23R也表达于睫状体中,EGR2表达于睫状体和脉络膜中。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在IL23R基因启动子区域内rs117633859的风险G等位基因显示低转录活性,这与人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23R mRNA表达减少有关。

  这项研究的结果为VKH综合征的遗传学和生物学提供了更多的见解。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