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广东产学研合作:高校和企业合演“精彩大戏”
2008-10-28 中国教育报 杨晨光

高校和企业合演“精彩大戏”

  ——广东省东莞市开展产学研合作纪实  

  在9月底举行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东莞市获得包括特等奖在内的10项奖励。东莞“科技兴市”的步伐迈得又快又好。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严济荣说:“在东莞,凡是有影响的民营高科技企业,都是产学研合作的产物;凡是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都以产学研作为支撑。”

  在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实践的推动下,3年来,东莞市与国内100多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成为第一批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城市。据初步统计,经产学研合作方式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社会效益近10亿元。

  政府搭台,高校和企业唱出精彩的戏

  东莞市柏百顺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曾是一家靠化工原材料买卖起家的民营企业。公司董事长蔡伟清说:“我们把原材料卖给别人,别人通过技术加工后可以卖到更多的钱,因此,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依靠科技。”

  但是,柏百顺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蔡伟清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他想到与高校合作。但是,像柏百顺这样的民营企业,要想和国内重点大学建立联系很难,蔡伟清对此深有体会。不过,这种局面在2005年省部产学研合作启动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上半年,蔡伟清在东莞市科技局的组织下,作为“东莞企业赴高校产学研考察团”的成员,和几十位东莞的企业家一起到高校开展科技考察。他连续访问了江西、陕西、上海、浙江等地的七八所高校,并与南昌大学、浙江大学签署了合作意向书。

  像这样的考察,东莞市科技局今年上半年已经举行了4次,有近百家企业参加,与高校达成合作意向60多项。短短3年,柏百顺与高校合作研发的项目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就有4个。公司的研发团队从无到有,目前已有专职研发人员20余人,其中85%以上都有本科以上学历,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份额已经占到公司总量的60%,2007年公司营业额达到3亿元。

  到目前为止,东莞市累计组织70多批、1000多位企业家参与了高校考察活动,与高校达成合作项目700多项,其中40%以上已实现产业化。3年来,东莞市投入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的资金已经超过3亿元。

  高校研发的技术在企业找到“婆家”

  夜幕降临,在世界上最大的科学中心——广东科学中心,柔和均匀的灯光洒遍广场的各个角落。让人惊奇的是,这些路灯发出的矩形光芒无缝连接,没有阴影。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照明系统采用的是环保节能的勤上大功率LED路灯,它比目前路灯系统普遍采用的高压钠灯节电65%以上。

  这个大功率LED路灯技术是清华大学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成果。回想起合作研发的过程,清华大学博士生张贤鹏很感慨:“前后有十几名清华师生参与研发,在两个月的研发过程中,我们吃住在企业,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2007年7月,清华与勤上光电确定合作关系3个月后,大功率LED路灯就已开始生产,在国内最先实现规模量产。

  勤上光电副总经理祝炳忠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与高校合作之前,企业的研发主要在结构、外形方面,技术含量不高,靠企业自己无法实现突破,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清华大学国家实验室时,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们在技术上的创新和对行业发展前瞻性的理论判断,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双方找到了对接点。”

  依托清华大学,2007年11月,东莞勤上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院成立,成为行业科技的创新平台。“我们将承担更多国家及省市的重大科技专项和研究课题,为行业提供更多服务。”祝炳忠说。

  对企业贡献越大,对学校反哺越大

  181家全国高校与广东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有力地支持了广东的建设,也加快了自身的发展。很多高校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引导广大师生投身省部产学研合作。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分别与东莞市共建了制造工程研究院和电子信息研究院,各自得到了东莞市政府1.2亿元的投入。中南大学目前有十几个与东莞企业联合建设的实验室,2007年,该校从企业拿到的合同经费达到4亿元,比2006年增长150%。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省部产学研办副主任雷朝滋说:“高校不仅从产学研合作中获得了经费支持,更重要的是把学校的科技创新推进到经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把人才培养的‘课堂’从教室延伸到企业、工厂第一线,提高了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记者日前在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天津大学与迈科公司共建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500平方米的中心实验室灯火通明,五六个年轻人正在忙碌,有的眼睛紧盯着电脑,有的在操作仪器,时不时地往本子上写着什么。

  “我们都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博士生,在这里做自己的科研课题,也帮着企业搞研发。”硕士期间就在工作站工作的博士生贺艳兵告诉记者,“刚到企业时,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3年来大部分时间都在迈科公司度过,到车间亲手操作已成为常态,不懂就向企业的技术工人学。”

  2005年以来,天津大学共派出8名博士生、15名硕士生到迈科公司驻站开展科研工作,他们大都成长为电池领域有专业专长的优秀人才,有四五个人毕业后直接留在了迈科工作。

  “通过产学研合作,学校不仅获得了办学资源,还跳出校园的围墙,拥有了发展的大空间和大舞台,这些都是无形的价值。”雷朝滋意味深长地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