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一环,中华民国史学研究近年来颇受海内外史学界的关注,正在成为中国史学研究一门热门的年轻学科。今天,来自海内外民国史研究专家、学者在京举行“中国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向讨论会发来贺信,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李铁映在信中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近代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由此开创了中华民族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一切民主进步力量,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贺信指出,从1912年到1949年的中华民国时期,虽然仅38年,但它却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民国历史研究,是中国历史研究、尤其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环节。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研究中华民国史,对于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认清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极有意义。海峡两岸的学者、海内外的学者应携起手来,共同研究探讨这一段中国近代史。
据悉,今天开幕的“中国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澳门中西创新学院、美国黄兴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来自祖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波兰、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研究民国史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进行为期三天的学术研讨。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