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数据分析与MOOC教学模式创新
主讲:于歆杰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系主任
学堂在线利用在线教育资源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混合式教学旨在通过更有效率、更为弹性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并结合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不同特点,提升学习效果。
那么刚才我提到了对这个视频和音频的质量,我们第一次开课的时候,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就右上表的这个图,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对我们的视频、音频质量还是比较满意的。那我们在第二次的开课,因为全英文授课了嘛,所以这个比例就超过了90%。所以总体来讲吧,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在现在这个慕课时代,已经不再是秀强大了,就是你是一个名师,你讲得非常好,这个当然很好,但是这并不是最核心要素。最核心要素就是说,这个我们现在理解就是说,在慕课时代已经从建设慕课,已经从原来的,就是叫冷战思维,就是我得表现得很厉害,变成这个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说我要千方百计地为这个用户着想,就是学生,学生在看我段慕课的音频和视频的时候,他们是什么样的体会,所以我们可能更多要反过来想问题。这是第一部分内容,主要说了说我们如何服务社会化的学习。
第二件事情主要说我们怎么用现有的这些优质的慕课资源,能够为校园内的学生来服务。所以我们有一个观点叫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也就是说,我们要把飘在天上的慕课,拉到地上来,拉到实体校园来,为改善我们课堂的教学来提供服务。所以这里面就需要有几件事,外围的这个圈,它有三大要素,我们说慕课资源它可能提供了校园内教学的一些教学内容,然后这个SPOC平台,慕课是当时一个中文译名,它的英文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就是大规模的开放这个课程,在线课程。
刚才看到这个屏幕上这个SPOC平台,它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它就是这个选修人数比较少,而且我开放对象是受限的,也就是说,我在校园内我就只允许我这个班的学生能够访问,经过我设计和安排好的这个慕课资源。所以这个慕课资源提供了教学内容,SPOC平台提供了学习的环境,还有很重要的就是这个翻转课堂。就我们现在推荐,就是在校园内,如果有了慕课资源,有了SPOC平台以后,大量的采用这种翻转课堂的这个方式,就是所谓的翻转并不是大家这个在失重的环境下头朝下上课,它是指的是那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前和课后发生了翻转。原来的学生都是在课上的学习知识,然后在课下通过做练习来巩固知识,但是了慕课资源,有了SPOC平台以后,我们就可能,如果你做得好的话,我们就可能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学习知识,在课上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通过与老师的讨论来巩固知识。那这样的话,通过我们的实践,等会儿我会讲很多实践的例子,通过我们的实践能够证明这样非常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来掌握知识。
那为什么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呢?在外圈这个,分别提供了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以后,我们就构成了一个叫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这么一件事。那么学生他需要做的事情,在传统意义上来讲,老师是要做的是什么呢?当然现在的老师,他那个身份就比较复杂了,就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就是教书的,你的责任就是教明白一本书,或者教明白多本书,学生就是来听课,学生来教室就是带着耳朵来,来听老师上课。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说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时代,这个角色已经发生了明显的翻转。就是老师也没有必要教书了,因为书已经被慕课那些很好的老师教得很好了,所以你并不是需要教书了,你只需要在这个翻转的课堂上扮演一个仲裁者,或者说一个引导者的一个角色。而学生也不是来听课的,学生是来课堂表现的,学生是来课堂讨论的。所以学生是一个主体了,所以叫,这个话说了很长时间了,学生中心,学生中心,但是怎么落实学生中心,比如清华吧,两个45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90分钟课堂,你老师都在说,你怎么实现学生中心呢?好,那么这个就是能够做到。我们让学生课前在SPOC平台上能够预习慕课资源,然后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生生之间,和生师之间开展讨论,然后再学生在课后再总结和讨论,所以这是一个真正的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的模式。
那我们举几个例子,这件事不是说只在清华大学做,因为我们在全国各地做报告,做完了以后,如果有提问环节,当然今天可能没有提问环节了,如果有提问环节,必然有一个问题是李老师你这个说得都很好,但是你这件事在我们这不好使,因为你们都是清华大学的,就你们的学生想怎么玩怎么玩,怎么玩都能玩得成,但是我们这一篇就要告诉你,这种玩法,除了清华大学之外,在全国很多范围,高考入学成绩相差接近300分的985、211二本学校都好使。我们在四个学校尝试了五种模式,其中南京大学是985大学,那么它们的电路原理,我们这四个学校的五种模式,都是电路原理,都用了电路原理的慕课资源,都用了学堂在线,在这个学校所开设了的SPOC平台,都用了翻转课堂,但是他们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措施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在南京大学,他们就想做的是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南大的电路是大一秋来开,那么学生就觉得这个事非常难,因为他们电路,上来就是电流I等于q比t,上来就是微积分。然后这个学生大一秋的学生很多没学过微积分,所以他们觉得电路是一个非常难的课程,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慕课,通过翻转课堂,或者通过混合式学习,让他们学生觉得学习电路是一个有意思的,不难的事情。当然作为这个985大学,他们也希望培养学生创新。所以他们第一次尝试的时候,选了36个学生来做实验。
那么在清华,我们实际上更关注的一件事就是钱学森之问,问这个温家宝说为什么我们始终不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这件是当然很难回答,就是你没有结果就回答不出来。但是我们想说,可能就清华以往的教学这个基本理念不太有助于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就我们以往的基本教育理念是什么呢?是为我们学生未来的这个学习或者工作准备足够充分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我们足够充分是很重要的,在这个里面,这四个字是很重要。所以我们总害怕就是说,我们讲不完整,我们的知识体系不完整,导致我们学生日后的这个学习或者科研受限,这是我们原来的一个紧箍咒,所以就老师,而且知识还在爆炸,学生还在压缩,所以老师课堂总有讲不完的知识,所以你就,他学生就是学知识来的,学知识点,学解题技巧,没有时间来训练创新,所以我们永远不可能世界一流。那我们在这种模式下,因为翻转课堂了嘛,所以你课前已经学生学会了大部分的内容,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就能够让学生来探索知识被发现之道,这个是可能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在这个模式里,更重要的是创新。我们有20个学生来做。
那么青海大学是一个211的学校,相对于弱一点的211。它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但是来自于,就是优秀省份的学生,比如说湖北、湖南、山东什么的,四川什么、重庆这些学校的学生,跟它的青海省本省的学生,高考录取成绩相差150分,但是他们以往是平行编班,这就必然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说那些来自高考,就是中学教育比较好的这些学校,这些省份的学生,他们到了青海大学以后就觉得很爽,就是这个我用左手答题都比那些青海大学的学生右手答题答得快,所以我就不思进取,我就慢慢地过了一两年,我就跟那些青海大学的学生是一个水准了。于是,他们就想用分层次教学,那么他们就希望探索一个,他们自己提的目标很厉害,叫低课时创新。电路是在各个学校都是一个非常硬的课,在清华是4学分,每周要上4个学时的。在他们那,青海大学,他们想,当然是面试考虑成绩,相对重点班,比如说就像各个学校做的这个卓越班一样,就是他们想用每周两个学时,只上两个学时的时间,然后希望学生成绩还好,还要希望训练创新。所以这个要求挺高。
然后这贵州理工学院是一个新建的二本,所以就是它的高考入学成绩是大概四等分,就我估计在座的各位学校很少有能够再比它入学成绩更低的了。就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总结起来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学生来学校上课是给老师面子;第二句话就是这个老师开始上课半个小时以后没有一半学生睡着了,这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第三句话就是说,考试之前的两周我们是不上课的,我们就把考试题一套拆成五套,然后最后两周就练这五套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期末考试的不及格率不超过30%。所以他们就想,一利用这个模式能够做到什么呢?学生觉得上课不是一个说给爹妈来上课,不是说我强逼着我来做的,让他们觉得可能这事还有点意思。所以,效果对他们来讲觉得挺重要。他们选择了四个行政班。
另外,我们在清华还有另外一个迷你版,也就是说,我们觉得慕课资源已经做得挺好了,清华的学生也足够聪明,我们是不是能够说让学生就选慕课资源就好了,我们只需要提供同卷的期中和期末考试,落地化的考试。你如果通过了这个期中和期末考试,我们就给你电路的学分。也就是说,我们能看都敢自己炒自己的鱿鱼,就我老师不上课了,你没有教室,没有时间,就是你就是来考试,然后考试通过,我就给你学分,我们做了这么一个尝试。
所以我们总共利用相同的资源,利用不同的SPOC平台,来做五种尝试,但是有不同的目标,就是这个目标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采取的这个措施也是完全不一样。我们来看看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