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实践与思考

主讲:张巍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与信息化中心主任

当前,很多高校都在开展智慧校园建设,那么什么是智慧校园?什么时候能建设成智慧校园?智慧校园仍没有标准的定义,每个人对智慧校园的理解都有所不同。

  第三,在智慧数据平台层面,学校开展了学校的信息化基础信息数据的调研,主要基于学校各部门需要师生填报的各种表格,提取信息字段,分析生产单位,使用单位以及之间的逻辑关系,另外根据此项工作,确立了需要建设的数据。另外也建设了学校的数据交换平台和公共数据库,保证了数据的唯一生产,保证数据准确,不冗余,尽量使数据结构化。

  第四,在智慧应用平台建设方面,学校重点开展了一些公共服务平体的建设,信息化部门在梳理全校的信息化需求,引导和推动业务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还应该主动承担起面向大量服务群体的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首先是学校主页,我们规范主页的运行管理,大连理工是由校办负责整个主页的栏目设置,宣传部负责内容的审核,网信中心负责技术实现,全校的各个职能部门负责主页内容的维护,在校园综合服务门户建设上,重点体现在办事大厅的业务,所有的业务可以从办事大厅跳转到相应的业务系统中来进行办理,或者通过办事大厅中的流程模块直接进行办理。在移动校园建设上,充分利用移动终端使用便捷定位的信息推送等优势进行信息推送、资讯订阅、信息查询等服务。另外学校目前也即将启动即时通讯和社区的建设,希望使校内的APP取代BBS,成为信息安全可控的校内的微信。

  在教师主页,重点体现在教师主页对整个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推动方面,通过对教学主页个人信息完善程度的梳理,明确信息来源,从而推动业务系统的建设,以及业务部门数据的及时准确维护,为“一张表”工程打下基础,提高数据服务质量和气信息工共享共建,此外还建设如会议网平台、调查问卷平台、网站群平台,私有云盘系统、VPN远程登陆系统,以及视频会议系统等公共服务平台。

  学校建设了正版软件中心,现在已经开始为教师每个人提供免费的正版软件服务,另外也建设了决策知识平台。什么是决策支持呢?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校内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学校的资源分配,政策制订等提供数据和理论的支持。它可以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为移动应用和综合客户端的个性化推送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为学校的招生、贫困生补助等,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也可以进行危机预警,通过数据分析,为潜在的安全等风险进行预警。

  那么,应该怎么做?可以通过基本信息分析,制定了常规的统计,信息模板,定时自动统计分析,另外在指定条件分析方面,根据用户选择的条件做出统计分析结果,特定需求的分析,由需求部门来提出,信息化部门根据需求由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分析。

  学校通过建设一卡通决策分析平台,对用户的消费、借出、进出门禁等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对用户的日常生活规律进行分析和预警。网络数据分析平台则可以通过有线、无线网的接入数据,对用户的上网行为、校园行为进行分析和预警。

  现存困难与挑战

  一是信息化部门缺乏真正的权威。信息化部门不是学校核心的部门,另外以服务保障为主,缺乏管理职能,主要以技术岗位为主,缺乏与机关之间的交流,另外还有缺乏对机关业务的理解和了解,所以我们在做信息化时,只能是费力地拉动,而不能是有效的推动。

  二是重硬件轻软件。硬件设施建设是基础,硬件的更新升级速度较快,硬件设备一直是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主要部分,购买硬件见效快,而软件开发周期长,风险大,见效慢,所以出现了重硬偏软的情况。

  三是重开发轻运维,使信息服务稳定性差。信息化资金投资中,并没有固定的运维部分的资金,运维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一般只是依赖于开发厂商的人员,信息化建设行业中,对于运维部分也没有达成共识。

  四是标准建设还不到位,标准滞后于软件的发展,单个系统建设往往很少依附于某个标准的建设,另外标准本身也在不断地增减和变化,需要持续的建设和维护。另外,标准的推广和使用难度确实很大。五是信息保护意识薄弱。业务系统建设仅仅关注业务实现,不注重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另外我们有专职的业务办理人员,却没有专职的数据管理人员;业务系统上线时缺少必要的专业的安全检测;另外,数据使用时,也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

  同时,要理顺信息化建设的三种关系,第一层关系,业务与技术的关系,在建设层面,业务主导技术,在运行层面业务服从技术;第二层关系,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关系,业务部门是建设的主导者、管理者和参与者,技术部门是建设的推动者、协调者和开发者;第三层关系,注重开发部门与运维部门的关系,在建设阶段,开发部门要主导,运维部门要参与架构设计,审核软件需求,在运行阶段,运维部门要全成参与系统的部署。

  (作者单位为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与信息化中心)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CERNET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