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返回首页

  作为安徽省内的典型职业院校,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可作为安徽省职教信息化发展的一面镜子。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是安徽省教育厅直属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信息化起步在2006年左右,2006年10月,新校区一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并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包括建设了计算机中心、宽带校园网、配备有计算机模拟和实操训练的国家级实训基地等。到目前为止,学校信息化已经为师生学习和生活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CIO倪彤提到,在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从学校领导到下面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教师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并投入了大量资金,使学校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中职院校办学条件的限制,信息化建设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资金的问题。倪彤表示,学校目前资金投入仍然不足,而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教育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是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非常敏感的话题。

  其次,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匮乏。网络应用最关键的是有资源,但是目前在校园网上的资源有限,很多师生无法从网络上得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源。

  第三,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教师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还不够非常普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是教师。如果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意识不强,应用能力不高,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就很难推进。教师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网络的使用能力、网络环境下资源的检索、技术和信息资源与课程的整合能力等,这方面的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四,设备需要改进。虽然校园网和部分办公平台已初步建成,但部署较零散;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应用效率都较低。

  第五,教师师信息化素养较差。不少教师仍沉湎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即使有了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施也不用,使之束之高阁,成为摆设。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不敢大胆尝试,过分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先进的教学理论认识不足,给信息技术的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即便有了先进的设施也只发挥出极少的功能如打字,游戏等。

  而对于学校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学校也有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首先,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意识,只有教师有了信息化意识,才会将信息化技术不自觉地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与管理的工作当中,此外,还要发展学生的信息化意识,使他接触基于网络的教学,品尝到信息技术带给自己在学业上的发展之后,才会更进一步地使用信息技术,这样,促进了整个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其次,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价格合理的前提下选取高效、安全、节能、易操作并保持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设备;

  第三,开展和我校汽车专业特色相关的各科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

  第四,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建成统一的资源调用及使用平台;

  第五,注重中职信息化建设、网络管理等人员的技术培训;

  第六,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资源去加强理论与实操能力。

  倪彤表示,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可以说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各个方面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就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而言,他认为,从以上几个方面加强建设将可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编辑点评:
  针对目前职业学校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和师资两大问题,作为教育行业PC专家,惠普提供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惠普提供高性价比的PC,同时提供管理软件和完善的服务以降低学校的使用维护成本;同时,惠普与英特尔联合推出的全程助力软件包中,具有远程指导功能,可让偏远地区的用户第一时间享受到专业工程师的使用指导服务。

版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