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您觉得职业规划对于学生求职来说有什么作用?
任占忠:现在各学校在就业指导当中普遍在开展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我们职业规划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确定一个比较清晰的职业目标,然后按照职业目标制定一个可执行实施的计划。虽然都在做这项工作,但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学生在毕业的时,依然没有清晰的长远的目标。我在“大学生就业之家”接待学生的咨询当中,有学生问“自己究竟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学生对这很困惑,或是有想法仍不确定,很怀疑,担心自己一旦选择错了耽误今后的发展。
记 者:怎样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任占忠:我们好多学生存在一种错误理想的心态,经常会认定某一具体职业某一行业适合自己,想找唯一适合自己的,跟自己最匹配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我们也不能引导学生去寻找这种唯一性。我们曾经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确定清晰长远的职业目标的总是占少数。只有师范或是医学等少数专业的多数学生由于上学期间的专业实践以及家庭的一些影响,使得他能够确立比较明确的目标,毕业后就是当医生,当老师。但是对于更多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以后,他们实际上并不是从事跟他专业或兴趣直接对接的工作,即使他选择了和自己直接对接的这职业,但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由于种种各方面的原因,也还是要改变方向。
所以,学生在求职时候努力寻找所爱职业是正常的,但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内环境,又不必苛求自己,去寻找那个唯一适合的职业,实际生活中,这样的职业往往也是不存在的。只要某一工作和自己的理想的发展方向大致吻合就可以了。要清楚,目标虽是人生发展的指针和动力,但成功人士中不乏没有从事自己最喜欢的职业的人,让人步入成功的还有更重要的驱使因素,如责任感、学习力等。成功的道路因人因环境而异,条条大路通罗马。
记 者:怎样消除学生对职业发展规划的困惑?
任占忠:许多学生的困惑是因为他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确立清晰的职业目标,首先要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准确清晰的认识,比如讲,我的价值取向,我的能力,我的性格,我的兴趣,有明确的自我认知。很多学生就业时会选择做职业测评,那么面对职业测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会犹豫,摇摆不定。如同认识自我应该照镜子一样,确认某个职业是否适合我,也得照镜子,这个镜子就是实践,只有经过实践验证,才能知道这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而我们许多大学生的短板就是缺少实践验证。在校期间,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包括学生自己也会主动的参加社会上的各种实习活动。但是很多学生即便参与了,因为缺少职业认识和实习目的等等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在实习过程当中,他除了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更多的需要去解决各种遇到的工作压力、工作矛盾、人际关系等矛盾。
还有一种学生的困惑是他知道要找什么样的工作,但是寻找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他想当一个会计,那么选择哪个行业会计也是需要确定的,是金融行业、还是机械加工业,是中小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面对着不同行业选择的时候又往往存在激烈的竞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清晰的职业目标,但是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对他个人有一种阻碍。 总的来说确定职业目标要有明确的自我认知,同时更要接受实践的验证。
记 者:刚才您提到职业测评,你怎么看待职业测评和职业规划?
任占忠:个性测评可以作为参考。如果说靠测评来决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把自己的未来交给测评软件是一种愚蠢的想法,绝不能这么做。工作合适不合适,什么样的职业符合自己,归根结底是自己的实践感受和实践的结果,即以实践来检查是否真的喜欢和能否做出点有成就感的事情。因此,适合与否,不能停留在“想”和“看”的层面,一定用“做”在检验。也可以结合自己以往的经历,如果测评结果和以往的感受或成就能够对接上的话,这种测评结果就比较有价值。总之要以自己的实际经历过的东西来验证是否适合,以这个东西为基础,而不是由外在的因素来决定。
记 者:您觉得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之间是什么关系?
任占忠:职业规划的核心即职业目标,职业规划是围绕目标的设定(通过知己知彼的匹配对接),目标实现途径和目标的调整而展开的。我们现在课堂上的职业规划教育,常常陷入误区,即试图帮助每个学生设定一个清晰长远的职业目标。这不仅不现实,还会导致许多学生不尽的焦躁,为没有清晰目标而困惑。由于学生在家庭和校园环境中长大,我们又是一种应试教育环境,学生在缺乏职业认知和实践体验的情况下,怎么好断然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呢?应该说,对许多学生,职业目标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常态。职业发展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帮助学生立志定向,即确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明确大致发展方向,而不必拘泥于某一具体职业。对于不同经历,不同专业的学生,可因人而异,有的鼓励他做具体的职业定位,更多的学生则是引导他选择一个方向。
记 者:大学生怎样才能职业发展?
任占忠: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本质上不是由有没有清晰具体的职业目标来决定的。学生能不能职业发展顺利,最根本的是在于他入职以后,能不能有一个正确的良好的工作态度。即使他所从事的职业并非最喜欢的,但是由于他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即认真、主动、热情的工作态度,照样可以发展很好,成就事业,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因成功正的职业发展路线,应该是根据职场环境,当你选择了一个职业后,就在这个职业上认真的对待它,出色的干好,而不是凭兴趣做事。在从事不是最喜欢的工作时,要实现职业发展,将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在做好当前工作的过程中,增强了职业素养,增长了才干,为以后从事喜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即便目前对这项工作不是感兴趣,但通过认真努力,做出了成绩,便慢慢培养起自己的兴趣,由不喜欢变为喜欢,最终干出了成就。
所以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路线,要根据自己的条件,职场环境,确定未来的大致发展方向,在选择了一个喜欢的职业以后,在这个职业起点上坚韧的的追求、进取;如从事的不是喜欢的工作,也要凭借自己对这份职业的高度责任感把事情做好,在这个起点上,培养自己的兴趣,以出色的成绩带来职业发展。
记 者:您觉得什么决定了职业方向?
任占忠:决定职业方向的本质上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我们现在是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社会影响,家庭影响,接受的教育不一样,价值取向都不尽相同。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喜欢某一职业,那么在这方面可能就会抛弃其它一些东西。
我们的大学生也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职业梦,或者是职业生涯梦。这种职业生涯梦究竟这种导向性的东西是什么?这点上实际上归根到底说起来,应该是把我个人所要追求的东西和社会所需要的东西,把这两者统一起来,这是一个核心的东西。不能过份的考虑自我,而忽略了外部的环境。
记 者:您觉得做职业规划需要考虑几方面因素,有哪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的?
任占忠:职业规划主要应该给大学生指出一个发展的方向性的东西,而毕业生不必拘泥在某一个具体职业,能不能确定一个具体职业,要因人因环境而决定,这是第一点。 第二,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更多的需要实践,从而达到对职业的理解,通过实践来检验,不能凭空自我想象。 第三,毕业以后的职业发展既要考虑到自己的职业兴趣,但是又不能依据兴趣来工作、来做事。成功往往是从做好不感兴趣的事情开始的。 再者,更需要引起学生重视的是学生提升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现在学生给自己设计的职业规划虚的、脱离实际的东西比较多,应该让学生把真正的注意力转移到我怎么能够认识外部环境,能够通过一些活动体验外部环境,以及我怎么能够提升这种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要由自我设计转移到适应社会、适应职业上来。(记者 包佳佳采访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