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要了解性教育知识,中学教师要引导创新能力
在“专业知识”方面,“三个标准”针对幼儿、小学生和中学生的不同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要求教师掌握相应的知识。
对于日益受到关注的性健康教育,目前只有“小学教师标准”明确提出“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而在“专业能力”方面,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成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们共同的必备素质,“幼儿园教师标准”和“小学教师标准”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中学教师标准”则要求教师“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微笑式”的鼓励教育取代“板着脸”的批评教育,成为教师的准则之一。在“幼儿园教师标准”和“小学教师标准”中均单独列出一项要求为“激励与评价”。以“小学教师标准”为例,教师应“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教师标准”向教师提出要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以及“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推荐内容>>教育部负责人就教师专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答问
>>教育部就中小幼等3个教师专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与“教师定期考核制度”形成组合拳,师德不佳一票否决
“三个标准”同时提出了实施建议:
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二是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完善中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加强教育实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
四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
如何保证“三个标准”能切实落到实处?据悉,此次公布的“教师专业标准”将与教师定期考核制度形成组合拳,对5年内教师的方方面面进行评审,考核内容包括师德、业务及教学工作量等。其中,师德将作为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记者 赵婀娜)
相关文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 >>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
推荐内容>>教育政策法规检索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件 >>师范教育专栏
推荐专栏>>师范教育:教师新闻 海外情况 民办教师 高师教育 师教研究: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高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