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意义
2011-10-11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革命党人的“教育革命论”,传播了民主自由观念,冲决了“忠君”、“尊孔”意识。“民元教育宗旨”标志着现代教育宗旨在中国的确立,在国家教育意识层面实现了教育早期现代化。“五育并举”乃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教育遗产,它不仅是民元教育宗旨的思想基石,还承继了清末以来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的基调,规定了全面发展教育中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顺序,并留下了中国现代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的永恒命题。

  ■杨旭 李剑萍

  辛亥革命在狭义上是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革命事件;在广义上,则可上溯至1894年兴中会成立,下延到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甚至其后袁世凯复辟,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所发起、领导的革命活动和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开辟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新纪元,并酝酿成为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运动,也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后期以来所诞生的中国现代教育及其后来走向。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突破了什么、确立了什么以及留下了什么三个层面。

  “革命教育论”:冲决“忠君、尊孔”

  中国的新式教育在清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世纪10年代已经建立起一批现代学校,颁布实施了“癸卯”学制,废除了科举制,初步形成了现代教育行政体制,即在学校和教育制度两个层面实现了教育早期现代化。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清末教育宗旨中的“尚公、尚武、尚实”也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但其“忠君、尊孔”的核心要义,却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桎梏。从20世纪初开始,同盟会等革命党人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教育论”,冲决了清末教育宗旨“忠君、尊孔”的核心要义,从“破旧”方面为现代教育宗旨的确立、为在国家教育意志层面实现教育早期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革命党人的教育思想是在革命教育实践以及与立宪派的论战中表达出来的,并与革命思想相糅杂,与其讲是教育思想,毋宁讲是革命思想的教育表达。

  其一,革命教育论。革命党人宣称:“各国民族之鼓舞兴起于革命之事业者,未有不由于教育之影响。”“教育者,时代精神之导火索也;时代精神者,教育事业之聚光点也。故言教育而不言革命,则不足以发扬时代之精神。”一方面,批判中国传统教育以及清政府的教育宗旨和举办的新式学校充满专制性、奴化性,造就的是“无自治之力,亦无革命之心”的一批批奴役。另一方面,鼓吹自办“革命之教育”,培养“革命之健儿”、“建国之豪杰”、“流血之巨子”。除了以宣传鼓动为主的社会教育,更认为“革命积极之武器有二,曰刺客,曰军人”,故需相应进行“刺客的教育”。革命党人创办的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大通师范学堂等均有类似性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大师生座谈"辛亥百年":振兴中华 矢志不渝
·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举行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 各界热议胡锦涛讲话:继承先辈遗志 书写奋进篇章
·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北京四中获赠孙中山铜像
· 共同缅怀与期盼:两岸青年学子关于辛亥革命的对话
· 民国元年教科书将再版 注重自由平等精神受热捧
·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