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像低空飞行的小鸟 “90后”:快乐是最大奢侈
2007-05-11  中国青年报  狄多华 张鹏

字体大小:

  “别以偏概全,误读了我们”

  “为啥光说坏事,好事一件不说?”13岁的舒钰噘着嘴,喘着气,先是不说话,然后吧嗒吧嗒掉眼泪。

  舒钰是冯女士的儿子,看过本报4月20日刊登的报道《年轻父母:我们被孩子“捆绑”》中母亲对自己的“痛陈”,舒钰的第一反应是“愤怒”。

  记者眼前的这位小男孩,文文静静,全然没有“调皮捣蛋鬼”的模样。

  班上的同学曾和老师恶作剧,在门缝里夹了块海绵,老师推门死活推不开,同学们在里边死死顶住,等门“呼啦”打开的时候四散“逃窜”。这种事,舒钰是从来不干的。

  舒钰不否认他们这一代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更愿意强调“90后”的优点,“别以偏概全,误读了我们”。

  1990年出生的颜仰鑫,靠自己的实力成了一名“合格”的高中生,“没有给家里带来经济负担”,对此他骄傲不已。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考高中的时候,父母曾打算托关系让他进省重点,被他拒绝了。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谈判,父母最终妥协,接受儿子的意见。

  回头看,颜仰鑫还“沾沾自喜”,觉得“没有给父母丢脸”。现在,他正慢慢往前冲。对化学和生物有着浓厚兴趣的他,梦想考入兰州大学,把制造生化武器之梦进行到底。

  颜仰鑫时常冷静地反思自我和“90后”:不理智,太任性,太冲动,做事不计后果。这些认知源于身边的真人真事。

  初中同班同学犯错误,被家长训斥,很快,训斥演变成了对骂。之后,该同学从家里“偷”出数百元离家出走,父母骑着摩托满城寻找。当同学被父母从网吧里拎出来的时候,已经身无分文。

  颜仰鑫说自己能理解家长“限制我们,阻碍我们”是“为我们着想”,但总觉得这样无形中隔了一层。

  “我们像低空飞行的小鸟,时时被束缚”

  自称被老师打惯了的另一位“90后”,经常“享受”老师“柳丝漂浮”般的抚摸。忘带课本和作业,总逃不了老师的惩戒:趴在讲台上数着自己名字的笔划做俯卧撑,严重的时候还要乘以“三番五次”,“做得肚皮疼”。因此,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名字的笔划总和——22。

  这位“90后”还说,就这样,自己还远不是典型人物。班上四分之一的同学会被罚抄课文,趴在老师办公室的窗台上,一站就是两三节课,抄不完不允许回家。

  “罚得太过分了。”同学们奋起反抗,一顿唾沫星子的抱怨,但老师拄着教鞭,在讲台上笑着回应,“10年之内你们还打不过我,10年之后你们又毕业了。”

  上课、写作业、吃饭被舒钰列举为人生三大痛苦。但该上的课他一节不落,该写的作业他同样要写完。舒钰是个聪明孩子,关于手机、电脑、互联网等方面的知识,他总是家人的老师。不过,代表家里电脑使用“最高水平”的他,一周只能玩上一两次。每天早晨6:20不到起床,晚上常常11点作业还没写完。冯女士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形容儿子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每到周末,总不忍把孩子叫起,“能赖床多久就让赖多久”。

  刚刚结束期中考试,舒钰最大的愿望是“考试成绩好点,能多活几天”。舒钰向记者掏出心里话:“其实我们不幸福,估计全班80多个学生没几个幸福的。一天除了学还是学,一说玩儿,家长就瞪大了眼睛。”

  “舒子兵法”,是这个小男孩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的“应敌”经验,目标是家长和老师。

  母子俩共同“制造”的一个案例是:晚上临睡前,冯女士到儿子房间探动静。只听儿子嘀咕:“奇怪,怎么同学还不给我发短信啊。”冯女士信以为真,放心而去。没料到第二天冯女士却发现,儿子昨夜手机一共收了23条短信,发了24条。

  感到学习压力大,生活不幸福的远不止舒钰一个。初二学生李斌源一口气能说出父亲的口头禅:“我现在不管你,你将来肯定会恨我。我小时候成天忙着割猪草,洗衣,做饭,父母压根儿不管,只要有我管你的十分之一强,我都比现在强。”

  15岁的杜易洋,每到假期总要完成双重任务。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还有家长安排的一大堆,“家里蹲”成了他对暑假最深的记忆。相似的是,李斌源在暑假常被父母反锁在家。

  有“90后”孩子诉苦说:“家长像只老鹰,我们像低空飞行的小鸟,成天被盯着,吃饭被人管,做作业被人管,就连玩一会儿也被严格规定时间,一超时,准能听到妈妈来自阳台的呼喊声,稍一迟到,便会招来一顿责骂。”

  众多“90后”孩子深感自己的生活被束缚,行动受牵制。玩的时间少了,玩的空间小了,自由度大大降低,就连玩伴也少了。一位姓曾的初中女生感叹:“我们像一只只被人疼爱的小鱼,放进了自家的小鱼缸里,我们游不开。”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现如今众多“90后”孩子嘴中最亲密的玩伴几乎都是表兄表姐、表弟表妹,同学和亲属之外的朋友很少很少。

  大半岁的表哥来兰州奶奶家过年,让16岁的田天很是兴奋,从早到晚,俩人玩得痛快淋漓,但很快要分手了,谁都不愿意走。

  “90后”痛说家史:谁真的拿我们当朋友?

  尽管为话语权抗争,但田天还是深感“我的家长比较亲”,他蛮能理解父母的。全家人经常外出旅行,田天总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查看地图,判断方向,父子俩高度默契。

  “作为一个男人,我也应该像我爸那样向不文明行为宣战,勇敢地揭露和批判。”言语之间,田天抑制不住对爱好新闻写作、时常主持正义的父亲的敬佩,他感觉深受父亲人格魅力之影响。

  作为父亲的田敬峰,对儿子田天很是宽容。儿子爱上网看动漫,他支持,原则是“不上瘾就行”。儿子偏爱理科,作文稍弱,他鼓励儿子开博客。

  看完本报之前关于“90后”的两篇报道,不少“90后”希望遇到王恺、李娟式的老师和黄剑华式的家长。对照自己的“生活境遇”,一些“90后”学生纷纷打开话匣子,“痛说家史”。

  “谁拿我们当朋友,我们欢迎谁。”这是不少“90后”的心里话。他们反感家长姿态式的做朋友和老师策略式的做朋友,同时身边的玩伴越来越少,越来越单一,所以他们内心有疑问:有谁真正拿我们当朋友?

  母亲总爱检查女儿的日记,为此母女俩没少吵架。感到隐私受侵犯的这位女生故意在日记里留下侮辱母亲的字句,导致俩人矛盾升级,母女关系更加恶化。

  李斌源对班主任有意见,曾写进周记,之后班主任在办公室与他单独谈话,批评他“幼稚不幼稚”。从此,李斌源再也没敢反映过什么问题。

  “其实我们也不是很难沟通,只要大人们放下架子,拉下面子,我们是好说话的,我们会更加尊重他们。”“90后”陈晓婧调皮地把中指和食指交织在一起,借此注解自己的意思。

  陈晓婧的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每逢老师训人,自己嘴上不说,心里不服,“老师训老师的,我们想我们的”,老师在上面认真批评,自己则在回顾刚看过的小说情节。

  颜仰鑫和聂鑫都是王恺老师班上的学生。王老师的名言他们俩再熟悉不过:“喜欢我这个人,再喜欢我这门课。”他俩的心目中,“王老师的眼里还有我”。

  “老师必须牵引着学生,主地伸出手递给学生,学生才会搭上自己的手跟老师做朋友。”颜仰鑫说,父母也需要“认知”我们,“人是有情感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首份90后大学生财商报告发布 四成大学生炒过股
· 就业现状调查发布:自主创业成90后就业主渠道
· 报告详解中国代际群体特征:90后乐观 80后保守
· 90后北大才女刘媛媛:年轻人能为世界做什么
· 90后全面进军职场 新生代劳力需社会接纳和引导
· 90后离职率居高不下思考:企业须采用人性化管理
· “90后”对话“77级” 改变世界的力量
· 网友热议真实"90后":"飞扬的青春其实很美"
· 90后大学生诠释对励志理解:不再都是残贫苦
· 上海中学生调查:家庭幸福是最大财富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