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专题研究 > 教育经费
大陆教育投资现况简析
2001-08-23    

字体大小:

  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
  各级教育分配不合理。

  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

  投入教育经费的保障性政策及规定未予落实。


  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

  1990年至1998年大陆教育经费虽逐年成长,但所占国民生产总额的百分比仍低於世界平均数。并且,因为教育投入的增加幅度少於国民生产总额增加幅度,致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额比例反年年下降(详见附表)。教育支出自1990年占GDP的3.1%到1998年2.5%,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可见大陆在急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并未同步积极发展教育,长久以往,当产业由劳力密集转换为知识经济产业时,将可能遭遇人才不足的窘境而阻碍经济的发展。

  各级教育分配不合理

  世界多数国家的教育经费分配结构,是一种宝塔型。从各国教育投资分配的历史来看,分配各级教育经费的一般规律是:在初、中等教育尚未普及时,优先保证初、中等教育的投资,在初、中等教育普及时,才增加高等教育的投资(吴德刚着,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10,页59)。中共目前初、中等教育尚未普及,理应保障对初、中等教育的投资。但大陆为求部分明星高等院校的发展,投注庞大经费至高等教育领域,造成经费错置的情形,无法提升全民素质。更严重的问题在於,大陆官方挹注庞大教育资源扶植公立明星学校,忽视其他高等院校的发展,致使高中学生无不极尽能事,只为顺利进入明星高校。因此,作弊的现象在每年高考中数见不鲜。此外,每年高中生因为考不上理想高校而自杀的消息亦时有所闻(摘自Hugo Restall,Asia Wallstreet Journal,1999.7.27,p.8)。

  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

  大陆教育经费存在两种浪费情形,一种是直接的浪费,如教育设施、器材、设备利用率过低,学校分布多,规模小、教师与学生比例小,工作负荷量小等。另一种是间接的浪费,如留级率高、辍学率高、超龄生多、按时毕业率低等(吴德刚着,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10,页60-61)。上述现象尤以偏远地区的初、中等教育为严重。针对直接浪费,大陆近年已透过例如合并学校、合作办学之方式纾解。但是,间接浪费中如超龄生多、高辍学率等现象常肇因於中共教育投入不足,使得家境清寒学生无法负担学费所致;而间接浪费情形又造成有限教育资源的重复支出,如此便形成教育经费浪费的恶性循环(李文鹏,「重读、辍学现象与教育投资效应」,教育与经济,页55)。

  投入教育经费的保障性政策及规定未予落实

  中共自改革开放以来颁布了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甚至以法律明文保障,但并未确实执行。例如中共中央及「国务院」於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关於逐年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世纪末要达到4%的规定,至今仍相距甚远,从1990年以来,比例便一直徘徊在2.5%左右。另外,「教育法」所规定的「叁个增长」(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於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年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公用费用逐年成长),1996、1997两年大陆有3分之2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没有达到「叁个增长」的目标(参考1998、1999中国教育年)。除显见其依法行政的精神不足外,也显示中共教育投资上所面临「心有馀而力不足」的状况。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