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高考聚焦 > 高考改革
安徽高考明年回归全国卷 对学生备考有何影响?
2015-06-12  中新网-中安在线  

字体大小:

  高考结束,新一届毕业生又开始了高考一周年倒计时。明年高考命题方向是考生及其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省教育厅负责人日前明确表示,明年高考我省不再自主命题,而是采用全国卷。

  十年前为何选择自主命题?

  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省高考一直采用国家统一命题试卷。 2005年,在高中开始推进课程改革和降低国家统一命题泄密风险的双重背景下,我省首次采用高考英语单科的自主命题。

  2005年以后,安徽高考自主命题的范围逐年扩大,直至全部科目。 10年来,我省自主命题一直按照教育部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注重题量和难度的把握,绝大多数考生反映良好。“实行自主命题后,试卷的命制会适量地凸显‘安徽元素’。 ”程艺举例说,文科综合卷中,常会出现与安徽相关的题干、材料。

  在皖招生院校对我省自主命题的效果也非常认可,2005年我省高考录取率首次突破50%。2007年以后,高考录取率持续增长,2014年达到84.4%。

  十年后为何再度启用“全国卷”?

  随着学生、教师对高中课程改革接纳程度的深入,全国高考改革新方案也于2014年出台,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了迎接新的高考体制改革,确保命题质量,我省将于2016年再度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这次高考改革,国家规定最迟2020年要全面实现。国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过渡的处理,希望通过全国卷统一步调。这样到了2020年,一吹哨子我们就能跟上改革步伐。 ”程艺表示,按照国家规定,到2017年,除北京、上海等少数地区实行自主命题外,各省高考将以全国卷为主。过去几年里,全国有16个省坚持用国家卷;有15个省份采用自主命题的方式,安徽就是其一。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今年又有两个省份加入使用“全国卷”的行列。

  回归对学生备考有何影响?

  回归“全国卷”,无疑是安徽高考命题的一次重大调整,不少考生和家长担心调整后考题不对安徽考生“胃口”。对此,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表示,省内自主命题与使用“全国卷”的区别,说到底只在于是安徽老师出题,还是全国老师出题,调整不直接影响试卷难度。

  今年是我省高考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今年的高考试题命制明显有向全国卷靠拢的特点。如多所省级示范高中名师点评试卷时认为,文综试题淡化了安徽地域特色,其中地理删减了往年安徽地理的一组问题,将世界地理的比重提升;历史也不再刻意追求地域特色,阅读量和难度系数明显降低。此外,文综试题不论是政治还是历史、地理,都更加贴近生活、关注热点,更加注重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徽风皖韵一直是安徽文综历史卷多年坚持的特色。与往年相比,今年对安徽省情的考查由显性转为隐性,选材从地方特色转到主干知识中的安徽元素。 ”安庆一中一级教师吴平举例说,第36题将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言论置于明末清初以来有识之士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度进行考查,材料呈现也不刻意追求非文字材料的多样性,体现了向全国卷过渡的特征。

  李和平表示,其实“全国卷”也未必就是一套试卷,也有可能是按照大区域出多套试题,比如:“华东卷”“西南卷”“东南卷”等,现在尚无定论。 “无论谁出卷,都是围绕全国统一的考试大纲和标准,考生们只要围绕考试大纲复习,谁出题都不用怕。因此,考生们大可不必为此事而担忧。 ”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安徽高考增加一次补报名机会 严防张冠李戴
· 探访高考阅卷点:作文评分不可能出现“秒杀”
· 2011安徽高考成绩公布时间及查分方式
· 安徽高考漏统考分续:高招录取邀媒体公众亲临
· 安徽教育厅道歉 教育部增加在皖文科招生计划
· 教育部高度重视安徽统分错误 排查相关15省份
· 安徽教育部门就高考文综统分失误事件致歉答疑
· 安徽高考阅卷启动 分数线23日公布 二本线或大幅降低
· 2016年安徽高考志愿填报6月26日开始
· 2012年高考报名 户籍学籍未满3年不能在安徽报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