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动态
《中华字经》历时三年而酿就 再掀学汉语热潮
2013-06-18    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体大小:

  “尊朋礼友,仁义君郎,炎黄二帝,尧舜禅让。禹启世袭,灭桀商汤,周武伐纣,侯列各邦……”

  四字一句,八字一韵,字无重复,文通字顺。一字一物,一词一事,一句一典故,包罗万象。这便是风靡全国及海外的识字教材《中华字经》。郭保华教授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专家们历时3年而酿就的《中华字经》,编成虽已数年,近来却因微信的传播,被成千上万的人当做手机中的珍藏。

  《中华字经》你知多少

  《中华字经》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快速识字,提前阅读”课题的科研成果,并以“传统文化教育的现代价值研究与创新实践”为题,被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研究课题。

  作为中国侨联指定的海外华人学习的汉语教材,《中华字经》共收录无重复汉字4000个,涵盖了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规定的常用字2905个以及国务院公布的常用汉字3500个。全文由50篇押韵行文组成并蕴含了天文、地理、人伦、历史等50类经典文化内容,由天文“乾坤有序,宇宙无疆,星辰密布,斗柄指航”开篇。相比与梁朝周兴嗣编纂的四言韵文《千字文》,其工程量更是呈几何级数的增加。

  《中华字经》共分为四部分,前两部分由2000个较简单的高频字组成,旨在让阅读者通过识字关,以识字为主。通过识字关后,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便进入了由2000个较生僻的文字组成的阅读关。这样由浅至深的内容顺序,让阅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认识汉字,巩固了汉字在脑海中的印象,加深了对字词的理解并且掌握了阅读技能。

  汉字在孩子眼里就像一幅图画,一点、一撇、一捺便是构成图画的线条。汉字造字是从意再到形,而识字则相反是从形再到意,正所谓“写字有简繁,识字无难易”便是这个道理。“《中华字经》将文字以生动灵活的形式展现在孩子眼前,让孩子真正做到了识字如识图。”史晨飞老师说。

  《中华字经》包罗万象

  “秦皇集权,汉刘楚项,鼎立割据,乱晋八王。南北对峙,腐朽隋炀,贞观政要,五代续唐。”短短的两句话,32个字,便记录了从公元前246年嬴政继秦王位一直到960年的唐末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乱世。

  “操刃执斧,塞涓救荧”,讲述了中国古代典故,主张重视小问题,防患于未然。

  “蔡伦毕升,罗盘硝药”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西三红水”简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

  “但丁哥德,伽丘十谈,培根牛顿,爱因斯坦”,写出了西方著名人物。

  “最后晚餐,创造亚当”,介绍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幅名画。

  这些朗朗上口的韵文只是《中华字经》一字一物,一词一事,一句一典故的点滴缩影。《中华字经》用144个字叙述了五千年的朝代更替,用156个字写出了91种动物名字,用10组词语介绍了31种生理器官名称,用6组词语写出24种烹饪方法,用4句话描绘了21种文物和世界文化遗产。这种百科全书式的识字教材,让孩子在识字的同时沉浸在古今中外多元文化的熏陶之中。

  《中华字经》走出国门

  《中华字经》识字教材面世至今,已有多年,受到国内学校、家长以及孩子的热捧。《中华字经》及配套教材被教育部语用所语言教学研究室作为“快速识字、提前阅读特种教材”向全国及海外推广。

  “我的女儿妞妞从5岁开始就接触了《中华字经》,至今已经一年多了,不仅识字量惊人,知识面也很丰富。我并没有强迫她去死记硬背,只是每天大声朗读一会儿,遇到一些生僻的名词或历史典故我便会当成睡前故事讲给她听。”家长冯丽娟女士说道。

  《中华字经》不仅风靡国内,更在海外掀起一股学中文热潮。中国侨联“海外华文教育行动”在吉隆坡马华公会大礼堂举办《中华字经》研习会时,座无虚席,引起热烈反响。

  更值得一提的是荷兰的丹华学校,丹华很早就将《中华字经》引入课堂,提出了“中华字经”教学新理念,并设立了“中华字经班”。如今的丹华被海外华文教育人士誉为“欧洲华教第一校”。丹华学校教师曾表示,《中华字经》把我们带入了一片新的教学天地,它让我们豁然开朗:书,原来是可以这么教的;书,本来就应该这么教。(董超)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汉语正式成为荷兰中学毕业考试外语选考科目
· 俄罗斯:汉语纳入俄“高考”可选科目体系
· “汉语盘点2016”年度字词揭晓
· 汉语有望正式进入俄罗斯高考 正制定考试方案
· 中国兴 汉语热
· 人大回应质疑:大学汉语改选修≠弱化母语教育
· 汉语为加拿大第二大外语 老外流行讲“普通话”
· "汉语桥"大赛首位女状元 喜欢张爱玲也爱荔枝肉
· 学汉语从娃娃抓起 中国出版物在巴与公众见面
· 中国有130种语言在传承 汉语全球影响力第六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