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学前教育 > 学前研究 > 专题研究 > 幼儿园教育 > 环境研究
论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
2001-10-15    王星,内蒙古师大实验幼儿园园长

字体大小:

  理方法和手段,去利用和控制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以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并从以下5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创设优良的幼儿园心理环境:1.重视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物质环境;2.要树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儿童观和教育观;3.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4.建立幼儿园良好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5.形成良好的幼儿园风气。

  心理环境在现实生活中是实际存在的。我们的观察和自身的经历都能充分证实,人有喜于结群的倾向,这就决定了每个个体从一出生就注定要生活于各种各样的群体和社会组织中。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它承担着保育和教育幼儿的双重任务。所以,在这样特殊的机构里,除了幼儿,还应有对幼儿实施保教任务的保育员、教养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因此,幼儿园的心理环境,对教师和幼儿都是不容忽视的。

  一、心理环境的概念及研究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现实意义

  人,都生活在极其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周围现实的各种要素,在形成人的心理品质上都起着自己特殊的作用。客观环境中的各种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但只有在它们为人所感受和体验时,才能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对人的心理产生了实际影响的环境因素,即被反映到心理世界中来,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环境映象,我们称之为“心理环境”,它是指对人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对人产生影响的一切人、事、物。幼儿园作为群体式的保育和教育机构,其心理环境包括了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气氛,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风气等,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在幼儿园生活中,全体教职员工总是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了解、分析和评价,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关于周围现实的完整映象,并凭借和依据这一映象来形成自己的需要,拟定行动的计划,确立自己的目标。由于个体的生活经验不同,加之客观环境的影响因素较多,必然导致心理环境因人而异;幼儿及其家长则依据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对幼儿园做出各种选择和提出各种要求。

  心理环境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培养教职员工努力进取,奋力向上的个性品质,也有利于形成协调的人际关系,使员工乐于从事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使幼儿积极向上;相反,不良的心理环境,只能使人感到处处受压抑,导致各种个性不良品质的形成,也使幼儿情绪低落,养成消极的思想方法和行为习惯。因此,研究幼儿园心理环境的意义就在于有效地掌握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利用和控制这些因素,使之有利于教职员工积极性的发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以保证幼儿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如何创设优良的幼儿园心理环境

  幼儿的学习乃至整个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儿童生态学强调利用环境来陶冶人,即通过创设最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环境,来改变儿童的不良行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告诉我们,在原有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幼儿可以依据不同的环境,建立起新的行为习惯和方式。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心理环境,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视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物质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必须“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物质环境在要求上应该具有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环境布置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和教育化。园内设备和材料应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多种需要。活动室作为幼儿在园的主要生活空间,应宽敞明亮,布置上要体现立体化、平衡化和动态化,即地面、墙面与空间都要充分用来提供教育信息,各种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教师动手与幼儿动手之间要相对均衡,环境布置的内容要随教学内容、季节特点的变化而变化。

  优美、整洁的物质环境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充实幼儿的生活内容,陶冶幼儿的性情和情感,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让他们能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周围世界的奥秘。

  (二)要树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对儿童总的认识,即各种对待儿童观点的总和;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指导下,对儿童的态度和所施行的教育思想,它是在儿童观的基础上产生的。

  树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就是要对幼儿有真挚的爱,与幼儿有良好的沟通,知道幼儿的需要和想法,并让幼儿理解老师的要求及标准,让幼儿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高标准严要求地成长。爱的教育氛围,是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最佳教育模式。

  1.教师要热爱、尊重并了解幼儿。每个外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直接表现,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础。这种爱是原则的、公正的、有理智的和有分寸的。它应以为教法规为指导,不掺杂个人好恶,不对幼儿姑息迁就,不厚此薄彼。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作为一个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去爱全体幼儿,而不只是爱几个孩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谁都喜欢,而对难看的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这里所说的“漂亮”与“难看”的孩子,不仅是长相上的美丑,也包括德才上的优劣。在幼儿园里,确实有一些比较“难看”的孩子,他们淘气、不听话、破坏纪律、成绩不良等。对于这些孩子教师更需要格外关心和帮助。可是,在有些教师的眼中,她们喜欢的只是个别几个孩子,而表现一般的孩子只能“广种薄收”,至于那些进不了教师视野的孩子则更是“朽木不可雕也”。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偏见,这种偏见说明,这样的教师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持有这种偏见的教师,不仅影响其工作情绪,而且人为地造成了“幸运儿”和“不幸儿”,形成少数与多数的隔阂、分化和对立。其后果就在于丧失了幼儿发展的最佳环境。因此,幼儿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幼儿,不带任何偏见地对待每个幼儿。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

  2.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幼儿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学习,就要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气氛,即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唤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幼儿得到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并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反之,则使幼儿产生倦怠、烦闷和冷漠之感,久而久之,将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而要真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有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呵斥、指责幼儿。因为,虽然幼儿年龄小,但也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不喜欢老师“赤裸裸”、直截了当、当众揭短的教育方式,他们愿意教师与之关系融洽,承认并鼓励他们。这样,在各种环境和形式的教学中,幼儿不是紧张、恐惧、对抗和压抑,而是轻松、愉快、情绪饱满地接受学习。所以,宽松和谐的教育气氛是幼儿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前提。

  (三)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

  群体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当中,幼儿也不例外,所以,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是幼儿园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幼儿作为特定的社会成员,从群体意义上讲,首先要归属于幼儿园里的班级集体,为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还要研究幼儿的群体问题,努力使群体对其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教师初建班集体时,应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教育态度,使幼儿个体的才能在集体中得到充分表现,逐渐使幼儿产生自信和自主感。教师应注意引导、鼓励和帮助幼儿参加各种活动,并随时肯定、表扬他们的积极性和良好表现,这将会激励他们的主动精神;如果对儿童的活动及活动结果要求过严,指责过多,评价不公正,甚至采取讽刺、挖苦的口吻或不合理的惩罚,必然会挫伤幼儿的心灵,使他们自卑、失去信心,对自己应付周围环境的能力发生怀疑,对自己的行动或自身产生羞怯感,进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建立幼儿园中的良好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是幼儿园教育工作和管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无论是教师之间还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所有的行为规范和集体准则,无一不是在人际交往与协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师和幼儿都有喜欢交往的倾向,通过交往活动,他们都能使各自的心理愿望和精神需要得到满足。通过富有感情色彩、充满友情的交往方式,消除教师和幼儿之间人际交往的冷漠与紧张,避免“孤独世界”所导致的恶果,无疑对教师和幼儿的心理健康都是有益的。教师应掌握和认识幼儿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各种方式和活动规律,以便针对幼儿的差异,有效地训练他们的社交活动能力。同时,教师应成为幼儿人际交往的榜样,因为,在缺乏人际交往互动的环境里,幼儿无法获得人际交往所需相互性和意向能力,无法获得意义感,不能认识关系。所以教师要运用集体的力量纠正幼儿交往过程中的不良倾向,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品质。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人际关系的好坏取决于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现代管理科学认为,人际关系是激励工作群体的不可缺少的社会心理因素。幼儿园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教师之间保持相互喜爱,合作共事,幼儿在这样的人际关系里,能受到老师的尊重,扮演成功的角色,并尽可能使其合理、丰富和多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因此,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形成良好的幼儿园风气

  良好的幼儿园风气,是指园内所有成员在工作、学习、生活和行为方面比较一致的富有个性特点的、稳定的集中表现。它要靠全体教职员工经过长期培养才能逐渐形成,而一旦形成,则对全体成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幼儿园领导应重视园风的建设工作,对幼儿园的发展应有较清醒的认识,对成员应有较严格的要求,在短时间内克服和改变不符合幼儿园集体的行为,这样,使幼儿园逐渐成为一个教师和幼儿喜爱的、多色彩的、服务育人的天地,使生活在这块天地里的教师和幼儿,身心能和谐健康的发展。

  1.王星:《4~6岁蒙汉族城市幼儿交往心理的比较研究》,《心理学探新》1993年第2期。

  2.王锭成主编:《教育社会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罗捷等:《学前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

  4.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