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来临,各地学校出台多种人性化帮扶措施,确保来自灾区的新生顺利入学。
9月1日,东南大学来自地震重灾区(延考区)的28名新生以及3名2007年预科生,全部通过“绿色通道”顺利报到,学校将根据这部分同学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为他们制定出个性资助方案,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成才、成人。
上海电机学院推出“十无忧”措施,建立了爱心资助机制。学校为家庭困难的灾区新生提供路费;为灾区学生发放爱心大礼包,礼包中有交通卡一张、电话卡一张、学习卡一张,保证灾区学生通行无忧、通讯无忧、学习无忧;为灾区学生提供志愿者接站服务,为灾区学生报到设立“绿色通道”。同时,学校还将开展“双结对”活动,学校9位校领导将与11名灾区学生结对;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致地震灾区学生的一封信”活动,为新生学习、生活适应问题进行个体或团体心理辅导。
来自绵竹高级职业中学的51名学生8月31日在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复学。为了确保接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先期成立了以校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接收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接收工作万无一失。学校不仅免除了51位同学所有的学杂费,而且还将提供每人每月450元的生活补助,并在他们完成学业后帮助安排就业。
福州阳光国际学校近日举行开学仪式,正式接收51名四川地震灾区中小学生免费入学。
这51名学生都是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和家长失去抚养能力的单亲学童,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6岁。这批中小学生可在福州阳光国际学校继续学业至高中毕业,在此期间其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切费用均由学校承担。
目前,福州阳光国际学校为灾区学生准备了服装、箱包、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安排了舒适卫生的宿舍,完成了教育教学相关安排,并正式开始上课。(记者 陈瑞昌 计琳 龙超凡 通讯员 钱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