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声音
周国平:拿我文章当考题我都答不对 考原意很荒唐
2014-06-11    中新网-北京晚报

字体大小:

  6月7日是高考第一天。在高中生们为前途奋战时,国家图书馆儿童馆前却聚集着上百个牵着孩子的家长,他们同样在“奋战”——同国家图书馆门口的几位保安。这些午饭时就来排队的孩子家长是为了听周国平的讲座,他们排了两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的队,却被告知无法进入。原因是:人太多了。报告厅内站满了人,大门紧闭,门外几十位读者和家长依旧期盼着一个能进去的机会,更别提馆外正午太阳下晒着的人群了。

点击进入下一页

  “周国平这么火啊?”有人问。“对啊,他在上世纪80年代更火。”有人答。尽管不是所有家长和孩子都冲周国平而来,但却因为馆内人太多,“已经不安全了”,而只能转身悻悻而归。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从外面望了望,面露难色,对女儿商量:“人太多了,根本进不去,我们明天再来看书好不好?”

  除了讲座,这还是周国平两本新书的发布会,他的人文演讲录系列《幸福的哲学》和《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即将出版上市。两本书收录了周国平1996年到2012年的所有演讲。周国平自己修改了不少重复的内容,又新增了许多系统的见解。“全都是我自己一点点弄的,都没有让助手给我改。”

  周国平在现场面对着排了几个小时队的读者说,自己并不适合演讲。“我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别说做讲演了,十几人的讨论会我都能躲就躲。”周国平说,“很多善于讲演的人,都有很大的表演性,谈笑风生,这个我做不到。因为我讲的是哲学,讲人生道理,其实最好的方式是谈心。”

  近十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和模拟试卷中,不少占分数比重很大的现代文阅读的文章都是选自周国平的散文。新书发布当天上午,高考语文刚刚结束,周国平在接受采访时却毫不留情地说这种考查方式“很荒唐”:“你说一个文本,你去分析它的原意、它的中心思想、它的段落大意,去弄这些东西干什么?还说哪句话‘它的含义是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

  周国平还说自己几年前曾经做过一份语文阅读题,分析自己的散文,对照标准答案后自己只得了69分。周国平说到这里哈哈大笑,接着严肃地批评了当下的语文应试教育:“现在的语文教学用这种方式,完全是违背教学应该做的事。这样做完全不能提高人的水平,反而是压制了语文水平,不能发展。”

  对话

  北京晚报:您研究方向是尼采,他的观点似乎特别适用于这个时代?

  周国平:对,尼采的预见性非常超前。当时他批判的中心问题就是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就是没信仰。尼采说这种虚无主义恐怕会持续很长时间,人们没有信仰的状态,他预计是200年。那个时候是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个问题就很根本,西方是这样,中国人更是这样,没有信仰,虚无主义,什么都不信。尼采说虚无主义有很多征兆,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人们的匆忙,没有安静的时刻。有信仰的人是宁静的。

  北京晚报:似乎年轻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压力会更大一些,尤其在大城市。

  周国平:是这样的,每个时代都会遇到某种阻碍和限制。我们年轻时大家都很穷,除非当官,工资高一点,有各种优待,有些人就会拼命想办法去当官。那时候最大的问题是思想,独立思考是有危险的,但总有些人不放弃。同样的情况,现在都有生存压力,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放弃追求。什么时代都会有困难。

  北京晚报:可能除了商业,现在还有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比如社交方式上的。

  周国平:科技成果对人的吸引力是没法阻挡的。但如果你内心有一种警惕,就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我有微信号,但是不上,偶尔拿出来看看,也不发什么东西。这是一个自制力的问题,要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范围内,就没有多大害处。孩子没这种能力,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有。

  北京晚报:人不应该被信息支配。

  周国平:美国一位学者写过《娱乐至死》,大概是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是电视的问题,他从电视媒体里已经看到了巨大的危险了,就是人会变得没有文化。他分析得非常透彻,电视是信息的快速传递,这个东西是不让你思考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互联网时代更需要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能力
· 周国平:把我的文章用作语文考试内容极为荒唐
· 北京高考首日考试结束 考题注重与生活结合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