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热点
北大校长许智宏:什么才是大学荣誉所在?
2008-07-07  新华网  

字体大小:

一个老校友的履历

  大学的精神和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担任北大校长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同学们今天汇聚在燕园,这里就将成为你们未来4年的家。有些同学说,我们来北大的目的不仅是看漂亮的校园,更重要的是去体会并传承北大的精神。从我自己谈起。我当年进入北大时,你们还没出生,那时北大理科的学制是6年,文科是5年。我是1959年来到北大,1965年毕业。6年中我经历了咱们国家最困难的3年自然灾害,学校虽然也很困难,但是国家还是尽量给予我们很好的保障,虽然蔬菜比较少,但每个月32斤粮食我们还是有的。大学毕业后我考到中国科学院的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当研究生,随后在那里工作。作为一个科学研究人员,毕业之后大部分时间是在作研究,直到1992年底我被调到北京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9年底回到母校北大出任校长。

  对于一个已经当了8年校长的老校友,北大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北大的吸引力究竟是什么呢?

北大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急先锋

  我一直在想,北大的传统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实际上它概括了北大一百多年来在民族追求独立解放、国家谋求繁荣富强的历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北大是戊戌变法的产物,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北大诞生了。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再到后来抗战时北大、清华、南开大学迁到昆明成立西南联大,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再到2000年北大和北医两校合并,北大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可能有些同学不知道燕园的历史,我们这个校园曾是燕京大学的校址,当时燕京大学的校长是司徒雷登,虽然很长时间他在中国的名声不太好,但是坦率地讲,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了很多的贡献,毕竟在他的领导下燕京大学成为当时一所很有名的大学。

  北大从成立一直到现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中国一直起着引领和先锋作用,北大是无可取代的。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杜威曾在蔡元培校长的邀请下在北大工作过两年,他曾经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这句话足见蔡校长和北大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8个字很难概括北大精神

  实际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8个字也很难全面地概括北大精神的内涵。有同学问我北大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尽管我在北大当校长快8年了,但我也很难用一句话两句话来回答,也只能自己去体会,相信同学们在北大经过4年的学习生活对北大的精神会有更深的理解。

  但是从一些老前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北大的精神究竟是什么。我想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我们校园里就有蔡校长的塑像。北大的传统跟蔡校长的一贯主张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最核心的也是人们经常引用的8个字———“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8个字多年来已经融入北大历史、融入老师同学们中去了。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是做学问的地方,从这个意义讲,大学必须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适于做学问和学习的环境,一个能够使我们的师生静下心来研究学问的环境;同时,大家必须有一种包容的思想,就像毛主席讲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北大一百多年来基本贯彻了这种思想,可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不同,有时做得好一点,有时做得差一点,但这种思想是北大一直追求的。如果没有这种自由的环境,很难想象马克思主义能够在北大那么快地传播,成为一种新的思潮。

  北大提供的宽松环境使各种思想互相包容。蔡元培当校长的时候,北大教员有老有少,有中有西,有穿长袍马褂的,也有西装革履的,但只要他有学问,蔡校长就用他,所以北大正是在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思想碰撞中才得以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我们今天仍然要坚持。

  第二个例子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并没有在北大当教授,只是一个兼职的讲师,并且还在北京好几所大学做兼职讲师,我们北大的logo事实上就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我们一直沿用到今天。鲁迅先生给北大留了一句话: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北大的历史的确说明了这一点,北大是追求不断更新、不断创新的,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其他很多方面,我们追求进步,追求变革,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最终北大还是不断向前进的。

  第三个例子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北大的第二任校长马寅初,我个人觉得马校长是骨头最硬的一位校长。1959年受批判后,他就辞去了校长的职务。但实际上那时候政府已经采纳了他的计划生育的想法,接受了他的新人口论的观点。我们都应该学习马校长的这种坚持真理、不屈服的精神,为了真理、为了国家的发展,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不畏牺牲。

  最后我还想引用北大另一位老校长———严复的话,严复是北大正式由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位校长,他在任时间不长,但却是中国近代思想传播的先驱。他曾经说过:“夫西学格致……成见必不可居,饰词必不可用,不敢丝毫主张,不得稍行武断”。正是在他所主张的创新意识和怀疑精神的引导下,北京大学才能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发源地,成为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摇篮和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阵地。

大学的荣誉所在

  正如我们刚才谈到的,北京大学培养了一批大师。外界可能只知道北大文科领域的大师,实际上北大还有一大批理科的大师,两院院士中有近500人是北大的校友,北京大学也因此赢得了国家和社会更多的支持。在北大有两大精神,一个是人文精神,一个是科学精神,它们对北大来讲同样重要。科学精神中包含了对科学本身的批判精神,我们希望培养同学们这种理性的科学精神。

  上面我举了我们三位校长和鲁迅先生的例子,希望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体会一下北大的精神。老校长们总会提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今天北大有一批很优秀的教员,有很好的同学,我相信大家都能在走上社会的时候,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做出更多的贡献,我想这才是一所大学的声誉所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许智宏:中国植物科学迎来“硕果期”
· 许智宏: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关键是看转的什么基因
· 许智宏:盲目转专业不可取 大学生要准确定位
· 许智宏:大学排名是中国大学校长头上一把剑
· 许智宏忆1959年考进北大 时任校长马寅初
· 许智宏劝学子: 半夜起床“偷菜”不利健康
· 许智宏:北大拟修订师德条例 规范教师言行
· 北京大学2008新年晚会:校长倾情演唱流行歌曲
· 北大校长许智宏直言:学者不必“学而优则仕”
· 许智宏:东亚地区大学应保持鲜明东亚文化特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