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李志民:精准“减负”才能实现真正的“减负”
2018-04-17  主编微讲堂  李志民

字体大小:

  减负不是一个新名词,各地的探索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总体来看,社会争议比较大,争议主要集中于以下三点。

  一是不当减负往往造成家长的时间和精力增负。有的地方减负要求学校不留书面作业、不能排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老师的能动性。老师只能出题后,让家长打印,让家长陪伴完成。为此,家长无形中增加了不少的精力负担。当然有些地方的教委及时制止了这种行为,但也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很多老师便不愿意如此“负责任”地布置作业了。

  二是不当减负往往造成家长的精神增负。由于不能布置书面作业,有的老师不得不用APP等平台布置作业。家长不得不去相应的APP平台注册,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隐私信息的泄露,家长随后不得不应对没完没了的各种垃圾电话,极大增加了家中的精神负担。

  三是不当减负往往造成家长的经济增负。校内无作业,自然校外补。参加校外的培训班已成为很多家长解决他们焦虑的捷径。因为优质学校是稀缺资源,当你的孩子减负了,不代表其他孩子也减负,为了能挤进门槛,只能花钱上培训班,而学生的学习压力其实没有减少,而家长的经济负担又增加了很多。

  所以,减作业、降考试难度、压缩学习时间,短时间有“效果”,但长期会反弹。正如舆论评论的,家长不是对老师有意见,而是对家庭教育与校内教育的“错位”有意见,对教师的专业教育活动向家长转移,对家庭教育职责的无限放大有意见。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只有精准减负,才能实现真正的减负。

  首先我们要认清一个前提:学习是不是负担?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学生学习本来就应该刻苦,把学习作为负担是不准确的。因为知识和方法不会自动跳到学生的脑子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必须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好好学习。

  其次,我们要形成共识:如何精准减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全国两会期间在记者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减负”概念:什么叫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在这个以内的,叫做课业、学业,叫做必须付出的努力。

  学生和家长真正的负担是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由于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内的升学考试,而义务教育阶段内的“好”学校又要让学生提供各种能力证书作为入学选拔的条件,相伴产生了以提高对应各种能力证书的培训班。这种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如果不是孩子的真正爱好,实际上成了孩子的学习负担,成为家长的精力、精神和经济负担。这才是真正应该减掉的。

  所以,不能减责、不能减质,求知欲不是负担,正常的竞争不是负担。作为教育方,学校应该设计好课时、课程和课堂的合理安排,让每一堂课都得到更优化的价值发挥。家长要创造条件,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能力,给孩子以更好地学习环境。作为工商部门等监管方,相关部门需合理地管理培训机构的无序竞争,而不是一刀切地盲目地取缔。

  更重要的是,作为教育主导机构,要引导规划好课时的安排。前不久,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全省范围内各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以确保小学生每天有10小时充分的睡眠时间、充裕的早餐时间、从容的上学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据悉,全省范围指导实施推迟上学,在全国尚属首例。当然,这需要相关部门提前规划好合理的课时,以做到减负的同时,不减学习的质量。

  (主编李志民,责任编辑陶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减负”不精准,会导致家长负担加重
· 基础教育"减负",有人想过高等教育的危机吗?
· 连云港赣榆区“三项清单”为学校减负
· 减负为什么会遭到家长的反对
· 正确“减负”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什么
· 各地减负新规频出台:学校越来越松 家长越来越“疯”
· 人民时评:“给学生减负”为何牵动人心
· 别带着误解看“减负”!听听5位专家怎么说
· “减负”需要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观
· 长沙出新规为小学生减负 呼吁家长慎加"课外餐"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