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民办教育 > 发展研究
论现阶段民办教育发展中的创新性
2001-09-14    顾美玲

字体大小:

  教育创新涉及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教育管理创新以及办学体制创新等方面。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在多元化的发展中呈现出办学体制改革的创新性,而办学体制创新又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本文将对此加以论证。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公办学校,将私立学校全部改为公立。此后,国家包揽办学近40年,不仅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了大一统的办学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专业设置等整齐划一,忽视了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致使千校一面,众口一词,模式僵化,缺少活力。

  近20年来,中国民办教育得以复兴,这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应归因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合力。它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顺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而产生的新事物,不仅继承了我国优良的私学传统,而且引入了许多新观念、新内容、新途径等。因此,民办教育的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它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打破了建国以来国家包办教育的格局,拓宽了教育投资的渠道,弥补了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它向公立学校提出了挑战,在教育领域引进了竞争机制,加强了各级各类学校"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其结果,必将形成我国教育战线千帆竟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为整体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作出积极贡献。

  多元化发展民办教育的内涵使民办教育的发展呈现办学主体多元、学校产权多元、办学模式多元的创新特征。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上面临着"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多年来,我国年度公共教育经费为170亿美元左右,以仅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总数1.5%的经费支撑着约占全球教育总人口20%的居世界第一的教育规模,导致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严重不足。要弥补政府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必须借鉴国外以公私立并举发展国家教育的规律性经验,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举办民办教育。1999年6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12条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形式,均可大胆试验。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这就指出了在民办教育发展中要进行创新性的改革试点。

  当前,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规模,无论与国际上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比值相比较,还是与新中国建国前和建国初期的平均比值相比较,其比例都偏小,差距很大。要构建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必须解决民办教育发展不足的问题。我们应当以多元化办学体制,促进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从而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现阶段中国民办教育发展中所呈现的多元化办学体制,的确是具有独创性的新生事物,或者横向与国外的私立教育相比较,或者纵向与中国教育史上的私立教育相比较,其内涵都丰富得多,包含许多创新之处。从办学主体来说,既有单一主体举办的民办学校,即由社会组织、团体、民主党派、企事业、公民个人等一方单独举办的民办学校;也有两上或两个以上主体联合举办的民办学校,包括政府与民办企业或个人联合、企业与个人联合、企业间联合、公办民办学校联合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办学。从经费来源来说,有投资、捐资、集资、贷款和收取学费等多种渠道。投资方面,有国家投资、集体投资和个人投资,由此形成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从办学模式来说,有民办民助型(亦称"纯民办"),"民办公助型"、"公办民助型"、"国有民营型"、"股份合作型"以及"教育储蓄金型"等多元化办学模式。其中,最具创意的是股份合作制民办学校、公立中小学改制校,以及公立大学下设民办二级学院。

  "教育股份合作制"民办学校。其特殊含义是多元化投资主体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主要以股份形式界定产权归属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学校。它实质上是借鉴股份制企业筹资方式举办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模式,是探索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途径。此类模式最早起源于温州。其主要特点是:以专业户和集团股份等非公有制经济为投资主体,社会广泛参与、实行多方结合办学。例如,乐清市兴乐中学是由离休老同志牵头,有三位干部、两位企业家先期投资500万元,民间贷款1000万元,加上学生入学一次性筹资800万元,共筹集资金2300万元建立的学校。股份合作制创造了新的社会投资形式,有效地聚集各种资金要素,形成了新的投资能力,对于筹措教育资金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探索教育投资体制改革是一个突破。

  公立改制校。对公立中小学进行改制在中国教育史上算是一件新鲜事。其关键在于实行"两权"分离,学校资产所有权归国有,举办者所办的学校享有使用权,学校按照民办机制运行。这类改制校从1993年在个别省、市开始试点,至1998年底在12个省、市已有近千所改制校,现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向。公立学校改制有几种模式:(1)新建学校改制,即对新的公建配套学校进行改制,政府提供学校的基础开办费,负责在编人员三年的工资及日常经费,之后"断奶"(即停止国拨经费)。(2)原有学校直接改制,即重点校或基础较好的学校利用学校、师资、教学设施以及社会影响直接转为改制学校。(3)依托名校对薄弱学校进行改制,这是一种强校与弱校相联合,以强促弱、扶持薄弱学校的模式。这类改制校由于借鉴了所依托名校的办学好经验,又采用了民办运行机制,经费来源不断加大,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国有资产不仅保值还有较大幅增值,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公立中小学改制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公立学校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为加强我国基础薄弱学校建设开辟了新途径。

  公立大学下设的民办二级学院。虽然国外有此先例,但新近涌现的中国公立大学下设的民办二级学院却有其独特之处。其特点在于实现了公立大学的教育资源与民办学校运行机制的优势互补。其主要形式有两种:(1)试行"国有民营"改制学院,即在公立大学现有的二级学院中进行"国有民营"改制试点,改制学院的校产仍归国家所有,学院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团体或公民个人(院长)承办,实行"自筹经费、自主办学、自费上学、自主择业"的原则。江苏省已批准建立此类改制二级学院20所。例如苏州大学的"文正学院",便是"国有民营"学院。(2)在公立大学下新建民办二级学院,一般由公立大学以多种形式与合作者共建。上海的几所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与试点。上海的特点是由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共建民办二级学院。如,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是由上海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双方合作于1994年建立的上海大学下属的民办二级学院。中国纺织大学拉萨尔国际设计学院,是由中国纺织大学和加拿大拉萨尔学院于1994年合作举办的中国纺织大学下属的民办二级学院。四川师大创办民办二级学院的特点在于公立大学与民办学校。与民营企业等的通力合作与优势互补。如,四川师大影视学院是四川师大与民办学校联合举办的四川师大下属的二级学院。四川师大南洋学院是四川师大与南洋发展集团(民营企业)以股份制形式合作建立的四川师大下属的民办二级学院。现四川师大已有五所民办二级学院。这种在公立大学下设民办二级学院的办学模式,既有利于在建院初期就能筹集较多经费,迅速建成高起点、高档次的新学院;也有利于建院后进行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这类二级学院既有公立大学的"信誉"和"品牌",又有民办学校的灵活办学机制,从而能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并达到校院的"双赢"。这是符合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中国高教体制改革的新思路,也是解决当前大学扩招问题的重要举措。

  总之,上述多元化办学模式以新观念、新组合、新途径、新思路体现了办学体制改革中的创新性。正是这种创新性的多元化办学体制,拓宽了投资渠道,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大力发展,从而为构建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点。不过,我们正在经历的教育创新并不是教育某些方面的变革,而是涉及观念、内容、方法、管理和办学体制等诸多方面的整体性改革。按新机制运行的多元化模式的民办学校,由于办学自主权较大,灵活性较强,因而在校长聘任、教师招聘、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收费、经费使用、课程与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都远远胜于公立学校。它们具备了比公立学校更宽松的实施创新教育的条件。因此,民办学校可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创新教育。

  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一个学校的培养目标、学风、学术气氛、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制等都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办学校要利用新建校园或改制学校的机会,从一开始就形成整个学校宽松和谐而轻松愉快的校风和人际关系,制定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的创新培养目标。

  加强高素质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创新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性的学生。民办学校要利用手中的用人自主权,把好招聘教师质量关,选聘高素质的教师,并对其进行创新教育培训,大力提倡教师发挥创新精神,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师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力的形成和发展。要将观念更新作为搞好学校创新教育的前提。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创新为重点的教育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与差异性,发扬教学民主,主动进行创新教育方法的改革试验,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尤其是创新能力。

  构建创新型课程体系,增设创新性教学内容。首先,以构建"大纲课程+特色课程+选修课程"的优化课程体系,来确保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其次,要对教材进行改革创新。教学内容要立足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时代性和新颖性,要把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新的科学概念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编写迸教材,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更大的空间。

  狠抓课堂上的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应包含两层涵义,其一,是指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其二,是以培养学生"三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教师尤其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起民主亲近的师生关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要以问题情景、自由讨论、双方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支持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发挥想象力和标新立异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总之,民办学校办学体制的创新正成为在这类学校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顾美玲,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