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文献资料 > 中国教育年鉴 > 中国教育年鉴2002 > 国际及港、澳、台合作交流
民间交流
2006-01-11    

字体大小:

  [综述]

  2001年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承办政府委托项目、举办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开拓新的合作项目、组织境外考察和培训、接待来华团组及宣传出版等方面都做出了成绩,使非官方教育国际交流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2001年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处制定了协会《2001-2005年事业发展规划》,它包括主要目标、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具体目标、工作措施等几个方面。《2001-2005年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是协会自建立以来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规划协会事业发展的蓝图,对于协会充分抓住新世纪的发展机遇,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1年4月7日-8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苏州召开了2001年度地方秘书长会议,来自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部分省市教育厅(教委)外事处处长和会员高等学校外事处处长等48人,参加了会议。第一副会长郝克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地方秘书长会议的召开,加强了协会同地方协会的联系,为努力开创21世纪我国非政府组织和民间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做了准备工作。

  [建立交流新模式]

  2001年,国际交流协会大胆创新,建立了以年会为框架,融学术论坛、信息交流、项目洽谈、展览展示相结合的新的交流模式,为协会事业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新的尝试,提供了新的经验。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年会暨2001(第2届)中国教育国际论坛。2001年10月16日-22日在北京举办了以协会年会为框架的大型系列交流活动。此次为首次协会年会,又正值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20周年。在年会期间,分别召开了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会议;召开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举办了以“为了中国和世界更美好的明天--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的“2001中国教育国际论坛”、(第二届)高层学术论坛;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大型国际教育综合展示会。另外,举办了首届国际教育项目洽谈说明会,效果良好。

   2001首届职业教育国际周。为加强中外职教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发展职教的经验,研究和探讨发展我国职教的措施,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于2001年5月17日-20日在北京长城饭店举办了“2001职业教育国际周”大型活动。这次活动融职教发展模式展示、学术研讨和项目洽谈等相结合,为我国职教院校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国际交流合作机会,活动受到职教界的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次创造性的国际交流活动。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教育部副部长王湛、章新胜分别出席有关活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柳斌致词,第一副会长郝克明主持学术讨论会并致开幕词。

  中国和荷兰高校合作交流研讨会。2001年2月19日在北京长城饭店举办了“中荷高校合作交流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中荷首次举办的大型高校交流活动。中方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40多所大学参与,荷方有莱顿大学、戴尔福特大学、格罗宁根大学等高校参加。研讨会采用了主题演讲方式和分组讨论及项目洽谈等形式,通过研讨会中荷双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研讨会受到中荷高校的好评。教育部领导张天保和荷兰教育部部长赫尔曼出席有关活动。

  俄罗斯高等教育展暨中俄高校合作交流会议。2001年5月18日-19日,在教育部国际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了“俄罗斯高等教育展暨中俄高校合作交流会议”。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和俄罗斯教育部部长菲利波夫出席开幕式并致词。柳斌会长致欢迎词。这是中俄双方首次举办的大型教育交流活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和兰州大学等20余所中方院校与来自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莫斯科鲍曼理工大学、莫斯科建工学院等30多所著名高校的校长及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了合作交流会议和教育展。研讨会上,双方就教育合作及发展趋势、最新的科技研究、远程教育及非公立大学等做了专题演讲。教育展上,俄方院校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料,从图片、文字材料及多媒体等多方面宣传介绍了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的现状及院校情况,使参观者较全面地了解了俄罗斯的高等教育。通过这次合作交流会议,增进了中俄两国高等院校间的校际联系,为促进中俄两国的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澳高等教育论坛。2001年9月,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AVCC(澳大利亚大学校长委员会)在上海大学共同主办了“中澳高等教育论坛”。中澳两国大学校长、副校长60余人出席了会议。双方就中澳两国目前高校科研的发展方向、政策与对策进行了研讨。此次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对中澳两国高校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教授、柳斌会长、上海市副市长周幕尧等出席有关活动。

  [国际项目合作工作]

  2001年,协会秘书处制定了以发展地区业务为导向,进一步拓展亚洲、大洋洲项目,重点开发欧洲项目的工作计划。在继续认真承办政府委托项目和实施其他原有项目的基础上,探讨和开拓了新的国际合作项目。

  原有合作项目。

  (1)“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是中美两国政府合作项目。
  2001年第八批美中友好志愿者共有44名来华任教(其中环保项目16人)。3月在四川成都召开了项目省市评估会。会上颁布了新修订的管理手册。通过志愿者与项目院校师生的交流,对于提高我国项目院校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增进了双方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中美两国人民间的友谊。

  (2)“艾森豪威尔基金会访问学者项目”是协会承担的政府委托项目之一。
  2001年在协会派人赴美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AFS项目”是协会与美国国际文化交流组织多年的多边合作师生交流项目。
  2001年派出学生70人,分赴15个国家学习;教师19人赴美国进修学习。并首次接待年度来华学生10人,接待短期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和香港地区国际学生教师近70人。

  (4)“暑期英语教师培训项目”是协会与美国英语学会合作的英语师资培训项目。
  2001年北美教师137人来华进行暑期英语教师培训,近2000名中国教师参加培训。同时,美国英语学会北美辅导员245人来华,在我国30所中学开展“中华营”项目。第二批13名接受英语学会奖学金项目的中方教师赴美接受4周的教学法培训。此项目对促进民间国际教育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中美中学教师交换项目”是协会与美国人文理事会合作的项目。2001年中方24名教师赴美国中小学任教,美方15名教师来华赴北京、洛阳、苏州、常州、扬州、南京的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各项目学校为正在推进的双语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

  (5)“中澳音乐教育实验项目”和“中澳高校合作项目”是协会与澳大利亚合作的教育交流项目。
  2001年,项目工作进展顺利。“中澳音乐教育实验项目”的开展基本保持前一年的项目规模。据统计,2001年有10个省市的近160所项目学校,近10万小学生在学习此实验课程。2001年共派出项目学校有关人员培训团2个,共56人。“中澳高校合作项目”在上年稳步发展的基础上,2001年又有新的发展。2月,澳方派出了4位大学副校长及AVCC(澳大利亚大学校长委员会)官员来华出席大学校长跟班项目培训会,与中方副校长共同制定了出访考察计划。5月,派出了第二批以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为团长的“中国大学校长赴澳进行跟班项目团”(8人)。协会领导在出访前期集训时对该团提出了十分具体的建议与要求。此项目受到了两国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和清华大学等参训单位的好评。

  (6)日本项目是协会传统项目。
  2001年霞山会访问学者、静冈县亚洲之桥项目、广岛县日语教师和技术人员进修项目等,均按计划执行。

  新建和开发的合作项目。

  (1)“中美青年交流项目”是美国国务院发起并部分资助的旨在支持跨学科、跨文化的教育交流项目。项目的第一阶段是中美双方各选7所中学作为项目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学校推荐高中生参与网上和住家培训与交流,为期一年。

  (2)中美大学领导者培训项目是协会同美国州立大学协会商谈达成的旨在加强中美大学和高等教育领导者培训的双边合作项目。
与韩国韩中文化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韩国大学教育协议会恢复了交流关系。

  (3)与韩国韩中文化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韩国大学教育协议会恢复了交流关系。

  (4)与菲律宾中学校长联合会建立了交流关系并于5月接待了该会现任会长及2位前任会长带队的菲律宾中学校长访华团。实现了中菲建交以来,菲律宾方面第一次组派教育团访华。

  (5)先后派出3个赴欧洲考察小组,积极与有关团体商讨合作的可能性。其中,同英国文化委员会正在商谈中英大学校长培训项目;同欧洲国际教育协会、欧洲大学校长协会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同欧盟驻华代表团、荷兰国际教育交流机构驻华办事处、德国技术交流协会驻华机构、法国国际教育协作总局等都加强了接触和交流。为今后全面开展欧洲工作打下了基础。

  [组派出国团组]

  2001年协会计划组派境外考察、访问、培训团组36个,因美国“911”事件,实际派出33个团组,其中工作团组8个、协议出访团组12个、出国培训团组13个,约410人次。

  协会组派的出国团组,主要针对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国外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了解所在国的教育发展方向,以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团组考察培训效果基本达到了目的。

  2001年,国家外专局重新核定协会为教育系统唯一有资格组织团组赴国(境)外培训的单位。培训资格有效期为5年。

  [接待来华团组]

  2001年,协会邀请并接待了30多个代表团,其中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大学校长代表团、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会长代表团、爱尔兰中学校长代表团、美国耶鲁大学代表团、菲律宾中等学校校长联合会代表团、日中教育交流恳谈会代表团、日本静冈县友好之桥学生交流团、孟加拉国基础教育团、美国公民教育中心主任代表团、美国Louisville大学文理学院访华小组、美伊利诺大学做中学习公司总裁代表团、美国黑鹰学院院长及副院长访华团、美国DePaul大学校长代表团、美国罗斯福大学校长代表团和国际文化交流组织董事会主席代表团等。

撰稿 袁 媛
审稿 尤少忠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