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文献资料 > 中国教育年鉴 > 中国教育年鉴2002 > 国际及港、澳、台合作交流
中国教科文组织活动
2006-01-11    

字体大小:

  [举办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部长级会议]

  2001年8月21日-23日,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北京召开了“第四届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部长级会议”。这是我国自1971年恢复在教科文组织的合法席位后,首次在教育领域与教科文组织合作并承办的部长级会议。来自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巴西、墨西哥、埃及和尼日利亚的教育部长或部长率领的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俄罗斯、伊朗和日本首次派出高级别代表团作为观察员参加了会议;此外,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及其教科文组织驻有关地区办事处和九国办事处主任、有关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共210人,超过了往届会议的规模。

  此次会议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心和重视。8月22日,江泽民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出席会议的各位部长、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和执行局主席。江主席说,九个人口大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共同的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九个国家人口众多,把人口负担变为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教育在实现这一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江主席也强调了文化在各国发展中的重要性。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开幕式并致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作为会议主席主持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题为《满足人民基本学习需要开创全民教育新局面》的讲话。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当选为专家会议主席主持并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副部长王湛也出席了会议。

  会议以“利用远距离教育和新的信息与传播技术促进全民教育发展”为主题,讨论了九个人口大国在全民教育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协商一致通过了进一步推进九国全民教育的《北京宣言》。《北京宣言》提出了推进全民教育发展的16项措施;重申了九个人口大国政府在全民教育发展方面向国际社会的承诺,并保证在2002年之前确定各国的全民教育行动计划;保证为全民教育计划的实施提供人力、基础设施和资金等方面所需的资源。会议期间,还成功举办了题为“中国基础教育成就”的大型展览。

  [出席第四十六届世界教育大会]

  9月5日-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国际教育大会在日内瓦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兼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主任章新胜率团出席了会议。

  出席本届会议的有来自127个国家的代表团以及9个国际组织的600多名代表,章新胜当选为大会副主席。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全民教育和学会共处。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在教育领域的较高层面增进各国代表的广泛交流,探讨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通过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不同宗教的人民之间的和睦共处,提高全民教育的质量。会议认为,全球化趋势使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增强,国与国之间、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如何共处存在着复杂而多样的问题。未来公民应具备共处能力是将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学会共处”已成为面对全球化的一种基本学习需要。教育的重要性不单纯表现在国家的发展规划方面,而且还表现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整体战略方面。教育不但是促进本国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还是维护和促进持久和平的重要手段。

  在全会上,章新胜团长就“世界、未来:教育与全球化挑战”这一专题做了大会发言,正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对全球化所持的基本立场,介绍了中国对外开放和教育改革的成就,宣传了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的尊重多元文化的主张,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求同存异的思想。

  本次教育大会的议题来自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发表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简称:德洛尔报告)。该报告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会议突出“学会共处”的主题,是面对当今世界诸多极其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全球化趋势及其影响而提出的需为各国所认真思考的一个世界性课题。

  [出席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大会]

  10月15日-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大会在巴黎总部召开。本届会议是在美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大型部长级多边国际会议。189个会员国派团出席了本届大会(121个国家由部长率团)。与会代表达3000余人。法国、尼日利亚、立陶宛等三国的元首和另外6个国家的副总理到会发表讲话。章新胜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教科文组织《2002-2007年中期战略》和《2002-2003年计划与预算》;改选了执行局和若干政府间理事机构的部分成员;审议了该组织主管领域有关重大政府间计划和国际公约的实施;审议并通过了酝酿已久的《保护水下遗产公约》《文化多样性宣言》等重要国际公约和文件。

  [接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和执行局主席访华]

  8月21日-25日,应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的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对中国进行了第二次正式友好访问。总干事访华期间,分别与陈至立、章新胜举行了工作会谈。其间还会见了外交部部长唐家璇、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和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出席了“九国全民教育部长级会议”并讲话;出席了北京市教科文俱乐部与教科文组织在京共同举办的“东亚五国儿童艺术节”;出席了教科文组织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教科文组织版权教席”计划的签署仪式,并接受了中国人民大学授予他的“名誉教授”的称号。

  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德?巴达鲁女士(洪都拉斯人)也应陈至立部长邀请,出席了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部长级会议并访华。

  [教育、科学、文化和信息传播领域的主要活动]

  应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汝信教授先后出席了教科文组织在立陶宛和日本举行的“国际文明间对话年”会议,就文明间对话在当今国际社会的实际意义和东西方交融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发表了讲话。与会代表一再强调文明间对话的重要性,并建议把加强文明间对话作为教科文组织今后六年计划的优先战略重点。

  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主任韦钰应意大利教科文全委会主席的邀请,于4月访问了意大利。在意期间,韦钰主任访问了总部设在都灵的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培训中心、意大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心、地中海妇女论坛、联合国职员学院、意大利国际组织协会,会见了都灵省省长和都灵大学部分教授,并发表了讲演。

  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6月率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出席了由古巴文化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古巴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文化与发展国际大会”。来自48个国家的600余名代表与会,20多个国家的文化部长或副部长出席了会议。孟晓驷在大会上作了题为《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共同发展--我们的政策与主张》的专题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文化政策和对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观点。

  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10月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期间举办的“科学伦理:全球化时代的科学及其应用方面的伦理挑战”的科学论坛圆桌会议。来自部分会员国的50多位主管科学的部长或副部长参加了论坛的辩论。程津培介绍了中国政府在生物伦理方面的立场和态度以及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共有、共为、共享”原则。会议一致通过一项公报,重申生物和基因研究的成果只能用于和平目的,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各成员国合作,共同规范全世界生物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教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部门助理总干事的邀请,继续担任“世界科学知识与技术伦理委员会”(COMEST)委员,任期至2005年。

  在北京等5个省、市实施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促进环境、人口和发展项目。举办了多期讲习班、培训班和巡回展览等活动。受到试验地区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对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北京和杭州等大城市开展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试验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果。外国专家对中国一些中心城市帮助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给予很高评价。该试验项目为教育管理部门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教席项下,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版权法教席”,中山大学建立了“科学与技术政策研究教席”,南开大学建立了“环境管理教席”,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师资教育教席”,浙江大学建立了亚太地区大学教育革新网络秘书处。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于12月在西安召开了“新经济结构与产学研结合”国际会议。来自法国、日本和泰国的代表共计80余人参加了会议。

  内蒙古的赛旱乌拉、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至此,中国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已达21个。中国国家级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已有93个成员。

  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了“数字图书馆暨网络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创建了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国当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成立的全民信息计划政府间理事会成员,任期4年。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教授在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大会上再次当选为海委会主席。中国派出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上述会议。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5届会议上,中国山西云岗石窟、西藏拉萨罗布林卡(扩充)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至2001年底,中国被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28处。

  中国传统剧种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全世界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

  [翻译出版教科文组织出版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翻译出版了《世界社会科学报告》。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翻译出版了《中亚文明史》第I、II卷中文版。水利部中国水文计划国家委员会编辑出版了《亚太地区河流目录》第四卷(中国部分),出版了《泥沙研究》第十六卷。

  [教科文组织奖项]

  甘肃省天水市教育委员会荣获2001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扫盲大奖--世宗国王奖。

  著名阿拉伯语教育家、阿拉伯历史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纳忠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沙迦阿拉伯文化奖。

  [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活动]

  8月21日-23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协会联合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北京举办了东亚五国儿童艺术节。来自韩国、朝鲜、日本、蒙古和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近300名儿童带着各自的民族音乐与歌舞参加了这次艺术盛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来华出席九国全民教育部长级会议的代表团团长和驻华使节应邀观看了儿童们的演出。

撰稿 董建红
审稿 师淑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