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的研究与宣传]
2000年,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完成中宣部委托的任务。围绕着准备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贯彻会议精神,理论中心承担了中宣部委托的一系列任务。其中,完成了多篇重要文章的写作任务,以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署名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一文同时发表于2000年4月3日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一文发表于《光明日报》上,《评90年代自由主义思潮的泛起》发表于《高校理论战线》上。有的文章在《求是》等报刊上刊出。还受中宣部委托,开展并完成了“高校思想领域倾向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专项调研工作。
编写出版《邓小平理论青少年读本》。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中提出的关于切实加强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青年的要求,经教育部批准,理论中心于1999年启动《邓小平理论青少年读本》的编写工作。2000年5月正式出版。该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比较全面、准确地展示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教育部办公厅为本书的出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采取“适当方式使用《读本》,在高中学生中开展邓小平理论教育活动,进一步研究、探索在青少年中普及邓小平理论的途径和方式”。
[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术研究]
2000年,社科中心继续组织高校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并以课题组为依托,组织学术研讨活动;通过这些学术活动发挥正确的理论导向作用,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推动学科建设,繁荣学术。
“西方经济学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课题研讨活动。此课题属于社科中心长期进行的研究项目。2000年,课题组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等问题组织开展了多次主题研讨活动。
“党的领导与民主监督”课题研讨活动。此课题是200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组围绕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建理论研究中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开展了多次主题研讨活动。
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的学术研讨活动。10月17日,社科中心与中国史学会、北京市历史学会共同召开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入朝作战决策的正确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开展“坚持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学术研讨活动。“坚持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是2000年社科中心哲学课题的重点内容,社科中心成立了由北京大学哲学系黄楠森教授牵头的课题组。12月15~17日,社科中心与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联合召开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主旨是面对国内外严峻挑战,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现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与创新。与会学者在研讨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哲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内容,“回到马克思”的口号,如何评价“五四”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世界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等。
“学校艺术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研讨活动。该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2000年召开了“学校艺术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师范艺术教育改革的探讨与研究”等专题研讨会。课题研究在全面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丛书”继续出版了《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
国家社科基金“九五”规划年度委托项目“苏联演变进程中的意识形态研究”课题于2000年开始进行最终成果的整理、写作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委托课题“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与21世纪社会主义前景”于2000年上半年结题。
此外,社科中心还初步建成了服务于本单位科研工作的“社会科学信息库管理系统”,并初步建立社科中心的美育研究专题网站(http://sscentre.org)。
[对外学术交流活动]
2000年,社科中心应邀派员参加中国社会科学与理论工作者代表团,参与了6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中越学术理论研讨会“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和11月在越南河内召开的第二次中越学术理论研讨会“社会主义:中国的经验和越南的经验”的研讨活动,并提交了会议论文。
撰稿 冯 琳
审稿 田心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