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部 > 新闻发布会 > 发布会信息
许涛司长:服务期满特岗教师连续留任农村达87%
2011-09-06    萧楠

字体大小:

  中国教育网讯 全国第2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9月6日,在教育部2011年第五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许涛司长介绍时表示,农村师资力量得到显著加强,农村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2.5%、99.3%、98%、91.5%。而在三年服务期满特岗教师连续两年留任农村的比例达到87%。

  据介绍,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成效显著,自2006年以来,全国招聘了24万名中央特岗教师,赴22个省区、1000多个县、近3万所农村学校任教。2011年“特岗计划”又招聘了5万多名中央特岗教师,秋季开学时走上讲台。在三年服务期满特岗教师连续两年留任农村的比例达到了87%,为农村学校补充了大量高水平骨干教师。

  在中央“特岗计划”发挥了示范作用,河北、吉林等13个省积极推进地方“特岗计划”共招聘了近6万名教师到省贫县农村学校任教。

  同时,“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扩大规模七年以来,采取免费方式招收了近7000名教育硕士,为农村学校培养补充高素质骨干教师。从去年开始,“硕师计划”规模进一步扩大,和“特岗计划”结合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农村学校当中,专科以上幼儿教师、专科以上的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分别达到41.8%、71.2%、54.8%、2.1%,分别比上年提高2.9、3.9、5.4、0.7个百分点。

  此外,自2006年以来,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已在全国普遍开展,大中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县域内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的做法形成了制度,支教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城镇教师支教规模超过5000人次的有北京、广东等18个省份,超过1.5万人次的有云南、广西等4个省份。辽宁、浙江等省采取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特级教师巡回讲学等方法,实现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优质教师资源共享。

  在北京,中国教育在线了解到,目前,北京市财政已投入近6000万元实施面向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教师2万余名。在城镇优质学校设立40个研修工作站,已投入3000余万元选派2000多名农村骨干教师到工作站脱产学习半年。采用导师制、名校研修制、名师工作室、名师教育教学研究等模式,分期分批对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

  在重庆,中国教育在线了解到,从2009年至今近三年中,重庆市市级培训农村村校教师、班主任和农村骨干教师近8万人次,组织10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义务教育“国培计划”。在全国率先解决代课教师问题,2007年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9261名。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工作,2009年落实资金49亿元,在全国率先兑现31.7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今年又在全国率先启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今年计划招聘特岗教师10.5万名,不限教师资格
· 河北将招聘6000名特岗教师
· 2017年全国计划招聘约8万名特岗教师
· 陕西教育厅严肃处理特岗教师考试题雷同责任单位责任人
· 四川招聘4000名特岗教师 28日起网上报名
· 广西:10年招聘特岗教师4.2万人注入农村学校
· 河南省九成特岗教师期满留任
· 陕西省万余名特岗教师 分赴60多个县区任教
· 宁夏10年累计招聘特岗教师近2.1万名
· 吉林今年将向农村基层学校充实2900名特岗教师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