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北京多所小学计划开设足球课 中学提前备战中考
2015-03-03  北京晨报  

字体大小:

  原标题:中学提前一年备战足球中考

  足球即将纳入2016年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选择项目,新学期伊始,虽然具体方案尚未公布,但部分中、小学校已计划增设足球课或增加足球在体育课中的分量,让学生提早熟悉足球。另外,北京晨报记者探访发现,本市目前可供市民和学生免费踢球场地少之又少,多数足球场地收费偏高,踢一场球还是成本有点高。

  足球课已陆续被纳入重头戏

  对于足球即将纳入明年中考体育考试选择项目,北京晨报记者昨日采访了多位体育老师。其中一名小学体育老师卢老师表示,虽然足球纳入中考体育考试选择项目,但小学也得提早准备,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避免他们步入初中时足球零基础。

  “平时,本来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足球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在体育课上踢球的时间很少,所以将足球纳入中考,对部分学生来说是件好事儿,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不过,足球的加入只是给考生多了一个选择而非单选、必选项目。”卢老师透露,虽然具体方案尚未公布,但他们学校已经计划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

  记者采访发现,不仅是卢老师所在的小学,本市有多所中、小学也已计划陆续将足球纳入体育课的重头戏之一,或开设专门的足球课。

  足球中考第一年难度不会大

  相对于小学体育老师的淡定,听到此消息后的初中体育老师则显得有些喜忧参半。“将足球纳入中考项目,对校园足球、对中国足球未来发展肯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于我们初中体育老师而言,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并将基础技能教给他们,还是有一定压力和挑战的。”不过,李老师也表示,对于本就对足球有着浓厚兴趣、有基础的考生而言,则不免为一个好消息。

  对于明年中考生选择足球的比例,李老师表示,“目前不太好估测,要等具体方案出台,对比篮球、排球项目的考试难度才能估测。”

  另一位体育老师林老师告诉北京晨报记者称,中考体育也经历过几次改革,根据经验,预计足球纳入中考的第一年,考试标准不会很高,甚至会比较容易。“因为足球比起篮球,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我推测可能只是考一些简单的运球、射门等。比如在一定时间内,考生完成多少个射门、进多少个球就可以完成考核,应该不会上来就考颠球等技术动作。”林老师称。

  家长担心足球课运动会过量

  除了体育老师,昨日,北京晨报记者也专门采访了几位初中生及家长。有学生表示,“会踢球的当然选足球考试了,平时根本不怎么接触足球的,就去选择篮球、排球呗。”

  但学生家长们看法不一。“足球加入中考项目,毕竟是给了学生多一种选择。现在孩子运动时间比较少,足球纳入中考可以督促他们多跑跑、多锻炼。”家长王女士表示。

  另一位家长曹女士则表示,“足球运动量比较大,跑来跑去,很容易受伤。对于中考生而言,功课这么紧,这么关键的时刻,万一受伤了,还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备考状态。”

  “多发展校园足球是件好事儿,但我觉得不一定非得纳入考试项目。不过,我要再晚出生几年,可就赶上‘好时候’了。考足球我肯定毫无压力呀。”有球迷家长开玩笑说。“而且足球是一项磨练意志、品质的运动,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每周1节足球课 校园足球顶层设计进入实施阶段
· 中小学校园足球课的“可持续发展”
· 教育部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教练员国家级专项培训
· 我国将再创建3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 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启动校园足球新征程
· 教育部:扎实推进校园足球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 吴键:来自部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调查
· 我国已建成2万多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 教育部体卫艺司长王登峰:孩子们为什么要踢足球
·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报告发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