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浙江小升初公办初中一律免试入学
2013-02-19    新华网

字体大小:

  新华网杭州2月18日电(记者 余靖静)浙江省教育厅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从2013年起该省所有初中学校在招生中都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与入学相关的学科知识笔试和面试。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说,希望所有初中学校都能跳出单个学校的利益,多考虑孩子的健康快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为其创造良好环境,欢迎媒体和社会对此进行监督。

  据介绍,近年来,一些初中学校尤其是民办初中学校,在招生过程中或以考试方式录取新生,或为抢优质生源提前到小学进行测试,严重冲击了小学教学秩序,妨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加重了小学生的学业负担。

  浙江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吴永良说,浙江目前有1700多所初中学校。每年约有50万小学生应届毕业进入初中。现状是“小升初”这一关让许多孩子、家长以及学校感到“压力山大”,这种过度的升学压力甚至蔓延至幼儿园。

  针对这一问题,浙江省教育厅分别对公办初中学校和民办初中学校招生提出进一步要求。其中,公办初中学校招生需做到“四严格”,即严格做到就近入学,严格做到免试入学,严格实行平行分班,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招生。

  同时,浙江省教育厅要求民办初中学校应在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用好办学自主权,应立足于当地招生,应实行免试入学,应坚持招生过程的公平公正和公开透明,鼓励民办初中学校积极采用面谈加摇号等为社会广泛认可的方式开展招生。

  相关阅读:

  浙江“小升初”政策出台初中一律就近入学平行分班

  浙江“小升初”政策今天出台,浙江省教育厅为此专门召开新闻通报会,强调:初中学校一律免试入学。

  近年来,为争抢优质生源,与不少地方一样,浙江一些初中学校也在招生过程中采用考试方式录取新生,不仅严重冲击小学教学秩序,在加重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还妨碍了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继而演变为愈演愈烈的择校风,甚至影响到幼儿园的教育。

  为改变现有“小升初”招生弊端,浙江省教育厅今天分别印发了公办初中和民办初中招生的工作意见。根据意见,对公办初中学校,要求严格按照就近入学,按学区招收学生,未经批准,随意扩大招生区域、招生数量和扩大班额的,所招学生均视为择校生,按治理择校乱收费相关规定处理。同时,公办初中学校不得提前组织招生,不得通过任何形式的提前摸底争抢生源。

  公办初中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入学,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和依据,并实行平行分班,严禁举办各种类型的“实验班”、“提高班”、“创新班”等。

  对民办初中学校,则规定“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从报名的学生中挑选适合自身教育特点的学生”,但要求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原则上立足于当地招生,并不得举行任何形式与入学相关的学科知识笔试、面试,也不得通过培训等机构搞变相招生考试。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可采用“面谈加摇号”等方式招生。

  浙江省教育厅称,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初中学校实行免试入学,肯定有助于减轻小学生因考试带来的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可以使幼小的孩子解脱出来,也可以使无数的家长解脱出来,使素质教育得以有效推行,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说。(中国青年报 孙菊红 记者 董碧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借高考招生诈骗案频发 “免试入学”专攻落榜考生
· 上海规定获奥运比赛前8名可免试上大学
· 陕西:所有县(区)公办小学划片免试就近入学
· 北京等19城市“小升初”将实行就近免试入学
· 落榜生上榜记:陕西17高职院校试点免试注册入学
· 天津2012年“小升初”将全面推进免试入学
· 北京中长期教改纲要颁布 小升初仍免试入学
· 江西:中考报名4月10日起 中专职高技校均免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