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破解择校乱象 须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
2011-09-16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举全家之力、不惜节衣缩食,供养独生子女上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以便有一个稍好一些、可以保证未来独立谋生、自给自足的就业前景——这,是当代中国家庭最常见的生活模式。

  一边高调严禁,一边半公开地按照不成文却自能顺畅通行的民间规则运作。令不行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呈现蔓延之势——这,是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高收费、择校现象陷入的怪圈。

  在北京,“搞定”某个海淀知名小学的张女士,付出了25万元择校费,还为自己终于有送钱的机会而欣慰;在湖北武汉,虽然教育部门努力让名校与薄弱学校捆绑办学,但知名小学还是因为人数太多而只能大大突破每班45人限额,择校费上涨到3。6万元,进校后分班还得再次交钱;在辽宁沈阳,一些家长不惜实名举报公办小学对非对口生源收取择校费且不留半张收据……

  不必等到上小学。学前教育也正在成为一个孩子20多年受教育生涯中烧钱最厉害的阶段。在京沪等地,为上“名园”提前两三年报班“占坑”、缴纳几万至几十万元“赞助费”、学费每月数千元的,绝非仅属于个别“贵族”和“成功人士”……

  “拼爹,拼钱,拼命”,网民如此概括为让孩子“读好书”而进行的拼抢。在“有学上”且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费全免的现实下,这样劳民伤财、裹挟众多家庭的优质教育资源抢夺战和名校不清不楚的圈钱运动,着实令人心惊。

  收费者或许会说,择校、高收费,完全是“周瑜打黄盖”,顺理成章。然而,老百姓愿意为教育付出高昂成本,也许只是因为教育对于许多平民是极少数较为畅通、可能改变人生图景的通道,其中拥塞着太多功利性的期待。

  破解择校潮,改变教育乱收费现象,首先需要政府加大力度,继续改变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不能提供足够满足学龄人口数、质量水平达标的基本教育资源,便是政府的失责,不论出在哪一级,都应有人为此负责。检讨一下我们的教育投入分配吧,在多少地方,至今还将大把投入,用在让几所门面学校锦上添花上,而不是给无门无路的平民子弟集中的薄弱学校雪中送炭;又有多少地方,只求楼舍漂亮、不重长远的师资培养;对一些明目张胆的条子生行为、学校乱收费黑洞,我们如何改变只有蜻蜓点水式的个案处罚而缺少全面监管的局面,让百姓因为资源分配更透明而少些不公正的情绪和惟恐吃亏的态度?

  然而,不论教育部门如何努力,通往未来高收入精英生活的“名校”,恐怕永远是稀缺资源。更为根本的解决方案,恐怕是加大力度建设一个让所有普通人生活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的社会。客观地说,择校在任何国家都存在。美国名校一样存在“拼爹、拼钱”现象。两样皆无的平民子弟,除非天才,恐怕也要靠格外刻苦和大把培训得来的高分才行。但,欧美国家的民众并没有如中国一般大规模的择校潮,也没有所谓“输在起跑线上”的全民焦虑,根源即在于此。

  从另一方面说,在择校竞赛和乱收费潮流中,没有人不是受害者,也没有人可以一脸无辜。眼下人人抱怨教育不公,又人人想方设法托关系、行不正之风、竞相出价,对于这种怪圈,我们都有责任为破除它出一份力。要解救全民焦虑,回归教育本心,每个人至少可以从自己做起,解放自己,也解救自己的孩子。姜泓冰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南京取消公办高中择校生
· 安徽:2015年秋季入学普通高中一律停招"择校生"
· 北京将取消高中择校生 减少特长生招生比例
· 广东:“择校生”比例要降到15%以内
· 中小学热门学校班额超标 "小班化"之路有多远
· 四措施实现教育公平 专家:解决择校热有三方案
· 关注择校:校长集体“失踪” 躲避“片外生”
· 北京将出台择校生新政 高中择校生将逐步取消
· 北京公办高中择校生不得超过18% 录取结果公开
· 辽宁省2015年普通高中取消择校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