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是“2011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报告”之一。以“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为工具。基本思路是通过测量学生的学习性投入来预测其学习结果,用改进学校教育过程来提高学生的教育收获。结构性问题包括国际可比的五项教育过程指标(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生师互动、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具有诊断功能的教育环节指标(课程教育认知目标、课程要求严格程度、学生课程学习行为、课程外拓展性学习行为等);反映学生学习态度的“厌学/向学”指标;表现教育结果的“教育收获”(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收获三个维度)及“在校满意度”指标。
2011年,清华课题组通过院校分层抽样、学生分年级完全随机抽样方式,在全国36所代表性样本院校(包括“985”、“211”和地方本科院校三类)获得43621名本科生调查样本,本报告的分析主要基于这些数据。本报告将用五个专题研究来呈现和分析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状况及问题。
一、中国本科教育距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
研究发现:从反映教育过程的学生学习性投入表现来看,我国“985”院校本科教育与美国研究型大学相比,既存在差距,也各有所长。
“985”院校是我国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大学,本研究以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分类”中的研究型大学(RU/H)为参照系,对比分析我国“985”院校学生在反映教育过程质量的“学习性投入”五大可比指标上的表现(参见图1)。

对两类大学学生得分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及效果量分析发现:在校园环境支持度指标上,中美研究型大学无实质性差异;在教育经验丰富度指标上,两国高年级学生无实质性差异,低年级学生有较小差异,“985”院校学生表现好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在主动合作学习水平上,两国院校低年级学生无实质性差异,而高年级学生,美国研究型大学略好于“985”院校;在生师互动水平和学业挑战度上,无论高、低年级,“985”院校学生得分均低于美国研究型大学,且存在中度及以上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