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研究 > 教学研究
夏鲁惠:提高教学质量需从“教”转到“学”
2013-03-18    《中国发展观察》2013年第3期

字体大小:

提高教学质量需从“教”转到“学”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夏鲁惠

  西方国家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已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是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要求的人才培养活动。我国历来比较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教学观念从小学、中学,一直延续到大学。而西方国家则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已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目前,我国大多数本科院校四年课内学时数在2500至3000之间,约占学生在校总学时数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提高教学质量,既与教师的主导性有关,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实施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学习活起来。

  高校学情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自2003年教育部正式决定开始实行高考分省命题以来,全国实行分省命题的省份达到16个。截止到2012年,除港澳台外,全国所有省份全面进入新课改高考,加上80多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考试,使大学入学新生的知识覆盖面和知识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新情况。同时,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取向也出现了多样化趋势。

  学生学习状况与扩招前相比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北京市大学生学情调研课题组报告,有一半的学生有不及格的科目,学生将其归因为“对课程没有兴趣”;学习兴趣不太浓或不浓、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各占到三分之一;近五分之四的学生缺过课,考试作弊现象较普遍;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听课抓不住重点,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不会选择恰当的学习目标。

  在学生评教方面,学生更加注重老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关注尊重学生、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学业评价和反馈,以及自身的主体感受。一些高校学生把不受欢迎的课堂教学描述为“不生动”、“教学形式单一”、“缺少交流互动”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因此,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高校面临着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对高校学情的分析

  高校在“学”的方面面临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第一,大学生学习主体性缺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以及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我国学生从上小学起就面临着竞争。尤其是到了高三,学生一路测验、模拟考试走来,只知道分数是学习好坏的衡量标准,为的就是能上一所好大学。在考试推动下,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例题、习题到考题,学生都可以寻找到答案。通过做题,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对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未知世界、去认识未知世界,则很少考虑,也不在大多数中小学教学要求之内。其结果是,学生到了大学,“考生”的身份、学习心态、学习习惯不能及时改变。虽然考试压力小了,但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没了。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观还没有确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高考录取制度、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人们在评价或展示高校教学质量时,习惯通过各校的师资队伍(如教授、博士生导师乃至院士数量)、学科专业建设(如博士点、硕士点设置情况,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办学条件、国家级和省级教改项目实施情况和教学成果获奖情况、科研成果等“硬指标”加以说明。但忽视了学生在学识、能力等方面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学校和老师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方面所做的努力。社会普遍认为,重点高校的教学质量一定高于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一定高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这也是学生、家庭、社会普遍希望考上好大学的心理。

  事实上,高校教学质量既受到学校办学目标、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经费投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新生入学水平等因素影响,又取决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业历程,并且外部资源只有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转化为教学效果。专家认为,教学质量应是由教学所带来的学生素质的变化决定的,它是一个增量、一个过程量,而不是状态量。有专家指出,高校应将补短教育转化为扬长教育,让学生强的地方更强。只要学生擅长的方面特别强,他就不仅能安身立命,而且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第三,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从重视“教”向重视“学”转变经历了一个过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原国家教委于1995年启动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推动我国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材建设。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件),要求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鼓励院士和知名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或开设专题讲座。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明确提出,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2007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得到重视。例如,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等。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至此,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国家教育政策中得到确立。

  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沿着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的方向不断深化,并且从单项改革举措向综合性改革举措发展,最终回归到高校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学生身上。这既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同时也说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正在从重视“教”向重视“学”转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夏鲁惠:工业革命与中国工程教育发展
· 夏鲁惠:开放、协同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显著特点
· 夏鲁惠: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 我国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分析
· 第三届《教育研究》论坛召开
· 教育研究不能缺失科学精神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张俊宗:教育研究需要完善
·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业型大学
· 努力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
· 郭峰:全球化时代大学国际理解教育策略构建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