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清华百年校庆 > 清华塑像
新中国第一座毛主席像的建立与倒掉
2011-04-20    

字体大小:

  “三数模式”

  毛主席塑像和毛主席像章、红宝书一道,成为了特殊年代的历史记忆。在那个年月,人们对领袖的热爱之情难以抑制。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韶山火车站、海军大院……从南至北,毛泽东塑像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由于校内的红卫兵派别互相对立,北京大学甚至先后在北大西门和图书馆处建起了两座毛泽东塑像。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两座毛泽东塑像一模一样,相对挥手,隔街相望。

  在上海,“工总司、同济东方红、上体司、红三司、外语学院革造部、红卫兵新复旦师、新师大师”等十七个红卫兵组织听到清华大学塑毛主席像的消息后,提出了《关于铸造巨型毛主席立像的联合倡议》。尽管巨型立像没有造成,但各大学都纷纷建起了毛泽东塑像。

  同济大学“东方红兵团”修建的毛泽东塑像高7.1米,加上底座3米,总高度达10.1米,且底座上和清华大学一样刻有林彪题词“四个伟大”。

  复旦大学红卫兵“新复旦师”则在修建毛泽东塑像时独创了一套完整的“三数模式”:像高7.1米,加上5.16米的底座,分别纪念中国共产党在7月1日诞生和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五一六通知”—— 即“文化大革命纲领性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而7.1加上5.16,正好是12.26,又是毛泽东的诞生日。这套“三数模式”也被许多地方在修建毛主席像时仿效。

  “后来到处都建,有些地方就做得差。北大图书馆前面那个毛主席像就不好,脸型、衣服不太像主席了。清华这个像立起来时,一片赞美,没有听到人说不好的。”身为当年雕像组的一员,郭德至今仍感光荣和自豪。

  “塑像热”退潮

  没有人能统计清楚,“文革”期间全国党政机关、学校、城市公共设施,包括村庄在内,到底曾立起了多少座毛泽东塑像。198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指出:毛主席像、语录和诗词在公共场所过去挂得太多,今后要逐步减少到必要限度。文件发出的当天,人民大会堂前悬挂的巨幅毛泽东画像被两辆吊车取下。

  尽管《指示》中主要讲到的是画像,但一些地方的毛泽东塑像也开始被拆除。3个多月后,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在11月6日发出《关于毛泽东同志塑像问题的通知》称:对已建成的钢筋水泥塑像或其他坚固塑像,没有必要一下子全部毁除。现在有一些地方为了塑像问题引起了争端,中央希望,凡在有争议的地方,一般不要拆毁。

  到了2008年,包括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在内,北京的高校中还有7座毛泽东塑像伫立,其余则已拆除,清华大学也不例外。

  “(拆除的过程)大部分师生都不清楚,但是肯定是经过精心的部署和组织,”清华大学教授陈弘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先是学校党委下发了一个通知,向教师们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要拆像。那时‘左’的思潮已经过去,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于是在很小的范围内组织了人手,在夜里(把塑像)取下来迅速运走了。”

  这时已是1987年的夏天。8月26日,校方先在清华主楼大厅挂起了直径2米的圆形毛泽东青铜浮雕像,“以代替目前已局部破损的位于‘二校门’位置的旧塑像”。3天后,曾轰动一时的第一座毛泽东塑像一夜间消失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政治的清华二三事:第一座毛主席像的矗立
· 系列专题:清华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政治成就
· 被遗忘的清华:新中国的政治中心
· 读清华群像
· 系列专题:清华园内见证辉煌历程的人物像群
· 曾昭奋:第十二座雕像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