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广东:毕业生就不了业的高校没前途
2004-01-09    记者 林洁

字体大小: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如果培养出来的都是就不了业的人,那高等学校就没有尽到自身的责任,这样的高等学校是没有前途的。今天,广东省教育厅厅长郑德涛在广东省200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强调,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的情况并存,所以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人才观和发展观。

   就业率不能围着指标转

   2003年在广东省安排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了17.03万人,其中省内院校毕业生11.22万人,省外院校毕业生5.81万人。目前,尚有9712名有就业愿望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落实单位。其中,本科生2180人,专科生7532人。

   郑德涛举了个例子,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就业率一向很高,就2003年而言,360人参加就业,15人工作没落实,就业率是95.83%。学校立即将这15人分别作为个案分析,发现有3个想创业、两个是考研没考上,1个考公务员没考上,1个帮家里打理店铺等。他说,各个学校就业率统计不能围着指标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

   郑德涛指出,学科、专业结构的不合理,仍然是阻碍高等教育发展、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市场应该成为配置人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平台。

   据介绍,2003年,广东省高校不同专业之间初次就业率的最大差距达到了70%。外语、外贸、涉外会计、国际金融、外贸运输管理、港航商务管理等本科专业一次就业率在79%以上;而应用化学、经济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农学、园艺、环境工程、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初次就业率都在50%以下。

   从2003年开始,广东省教育厅在所有高校中推行“三个适度挂钩”,即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高等学校的事业发展适度挂钩、与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适度挂钩、与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适度挂钩。广东省对连续3年本专科7月份毕业生就业率低于本地区平均就业率的高校,控制其专业总数,每增设一个新专业的同时,撤销一个旧专业,引导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

   2003年已经就业的本专科毕业生中,到非国有单位(包括到非国有企业就业和自谋职业)的占57.5%,比2002年上升了13.5%。名牌院校、重点大学仍是用人单位的首选,毕业生就业情况远远高于非名牌院校和非重点大学。2003届毕业生离校时,本科层次毕业生签约率在60%以上的主要是部委属或省属重点大学。与2002年同期相比,毕业生离校时的签约率明显下降,选择升学或者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不断增加。

   在解释教育厅规定的高校“名牌专业”时,郑德涛指出,名牌专业的设置以就业为导向,肯定是选择就业率好的专业。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00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应比今年乐观
· 长春人才市场高学历依然走俏
· 福州一大学生到招聘会上招聘合作伙伴
· 吉林省:专科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 取消大学生就业户口限制的重要意义
· 最难找工作的那批人
· 东北师大就业指导因人而异
· 毕业生就业:三方携手闯市场
· 设置这样的就业门槛不公平
· 内合外联 就业市场风乍起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