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北大师生抗击“非典”纪实
2003-05-08    记者 李江涛

字体大小:

  阳春三月,非典型肺炎猝然降临,未名湖畔的燕园再也无法平静。北京大学师生员工众志成城,展开了抗击“非典”的战斗。

  筑起防范“非典”的屏障

  4月6日,北大学生工作部召集校团委以及各院系学生工作干部召开防治“非典”工作会议,要求同学们加强日常生活的防护。

  从4月初开始,北大新闻网专门在显著位置开辟了防治“非典”的专栏。

  4月14日,北大医学部召开SARS攻关研究领导小组会议,与会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病因,是对患者拿出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办法。下一步是进一步证实病原,研究疫苗。

  4月15日,“非典”突袭北大。经济学院一名教师的家属因病去世,这名教师也出现“非典”疑似病症,经济学院部分教师被隔离,学生改变上课方式……疫情近在咫尺。

  当天下午,学校领导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书记闵维方、校长许智宏主持专题研究防治“非典”的措施。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北京大学防治非典工作方案》被教育部作为经验转发全国高校。第二天北大又召开了中层干部紧急会议,公布了学校遭遇“非典”的真实情况,指出北大预防“非典”的任务十分艰巨,各个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师生员工预防,既要确保安全,又要防止恐慌。考虑到“非典”传播的危险,义务献血活动、校园开放日活动、百年讲堂的演出活动以及校庆的群众性聚会活动都逐一取消或改变方式举行。

  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带,北大领导把预防“非典”的核心放在学生身上。4月17日上午,学校对全校学生宿舍进行了认真彻底的卫生大扫除。下午,总务部统一对全体学生宿舍楼进行了消毒,还向学生发放了7000多支体温计,保证每个学生宿舍2支。校医院开始在学五食堂、农园食堂、万柳学区学生食堂、药膳等处向全体师生员工定点发放预防“非典”的汤药2万多份。新闻网在网上公布了“非典”诊断标准、消毒液的使用方法、“非典”防治办公室联系电话以及校医院的“非典”咨询专线电话。餐饮中心控制了校外人员用餐,停止一次性餐卡售卖,要求所有食堂24小时通风,加强公用餐具的消毒和检测。为消除隐患,燕园街道办事处组织对辖区进行了逐门逐户的排查,对辖区居民以及外来人口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将防治“非典”宣传材料发放到居民手中。

  在北大党委的领导下,北大人团结一致,用智慧和力量开始构筑防范“非典”的道道屏障,使广大师生员工获得了相对安全的环境,使全国各地的家长减轻了心理压力。

  党旗飘飘

  “还是我去,其他的条件我们都一样,但我比她多一点,我是党员。”北大校医院副护士长岳春华,为了争取到发热门诊,面对党支部书记这样说。朴实无华的语言让在场的人眼睛都湿润了。

  北医三院神经内科护士张楠挺身而出,轻轻地但坚定地吐出两个字:“我去。”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朱继红主动到一线工作,并写下了“告急诊科同仁书”,嘱咐大家一定要善待病人、做好自我防护。北大校医院口腔科的刘艳萍大夫,是老共产党员,今年52岁,长期遭受腰椎间盘突出的煎熬,她不仅自己坚持分药还把正在另一所大学上学的儿子叫来一起帮忙。别的医生都劝她不要把孩子带到这样危险的地方,刘大夫说,她就是想让孩子在这种不寻常的时刻接受教育。

  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党员们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北大公共卫生学院2001级研究生党支部在上一线的请战书中写道:“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随时随地听从上级的安排,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广大同学服务!”

  患难见真心

  在防治“非典”的斗争中,无论是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坚持工作的师生员工,都表现出了直面困难的大无畏精神,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奉献出火热的爱心。

  4月21日,北大第一临床医院召开全院紧急干部会。医院和党委向全院职工发出了“紧急动员令”。下午5点,报名参加防治“非典”预备队的人数已达800多。普通外科几乎所有在班的大夫都报了名,还有一些已经退休的老教授也踊跃报名。很多人在报名表上写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们要求参加这场战斗,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还有的人说:“时刻准备着!只要需要,我们将义无反顾勇敢无私地站出来。”

  就在这一天,在北大的教室里,数学系蒋美跃老师、法学院张平老师、计算机系许卓群老师,还有讲授公共大学英语的张桂珍老师、文钧老师、高艳丽老师、张燕老师都在为同学们上课。教师们表示,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来,老师也会采用答疑的授课方式讲完课程。这是老师们的勇气和爱心。

  4月23日,北大研究生会主席李若鹏等8名学生满怀敬意,前往北大第三医院,代表北大学生慰问战斗在“抗非”前线的医务人员,并向他们赠送了鲜花和感谢信。25日医学部研究生会在4号楼前拉起了一条长约8米的白色横幅,上面醒目地写道:“齐心协力抗击‘非典’用实际行动实践医学生的誓言”。

  …… ……

  正是这一份份爱心,正是这直面困难、当仁不让的勇气,相互支撑着、交融着、凝聚着,奏出了和平年代里雄壮慷慨的乐曲。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人大优先录取抗"非典"医护人员子女
· 广东高校非典时刻显示实力
· 北京高校师生“五一”期间不许离京
· 写给我亲爱的学生们
· 北京大学生激辩“该不该回家”
· 北京高校出台防“非典”学生行为准则
· 支持教育部措施 高校学子从容应对非典
· 北京大学拨款百万元建“非典”实验室
· 复旦启动五大“非典”攻关课题
· “非典”考验学生党员和干部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