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大学生创业:一场“游戏”?
2002-11-04    记者 翟帆

字体大小:

  大学生创业竞赛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益;但就鼓励学生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创业促就业、取得更广泛的社会效益而言,大学生创业竞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从沉湎理想到正视现实,从狂热激情到冷静理智,大学生创业在经过了4年波峰、波谷的起伏后,在10月30日结束的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记者从参赛的选手身上,感受到的是一种近乎“游戏”的心态。

  这里所说的“游戏”,是指选手们似乎更加关注比赛金银奖的归属,而对吸引投资商、把“纸上谈兵”化成商业的运作少了期待。清华大学亮点创业团队在这次大赛中获得了金奖,他们的作品——“亮点”节能光纤照明系统是清华大学种子基金的优秀项目,并曾获得学校第四届创业计划大赛的金奖和TIC100研华科技创新金奖,但就是这个备受好评的作品,团队的成员们似乎也并没有急于寻找风险投资商,把创意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冲动。团队中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周旋告诉记者:“大赛对于我们来说,更像一个创业‘游戏’,商业化不是最重要的。在参赛过程中,我们除运用专业知识外,还学到了很多管理上的东西,各方面素质如情商、财商等都得到了提高,这才是我们最为看重的。”

  清华另一支创业团队——“光环”网际交互系统在本次大赛中获得了银奖,其中一名叫王剑的同学曾在学校一支很有名气的创业团队里工作了两年,在帮团队融资50万元后,团队还是解散了。“能成功的毕竟只是极少数。学生创业最大的优点是有激情,但我们也要想到,我们搞的课题,国外一个大公司可能有成百上千人在做研发,所以不能指望凭借一个计划书就得到多少风险投资,最重要的是创业的过程,是经验的积累。”他总结说。

  这种“游戏”的心态,与1998年、1999年创业大赛举办之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998年,清华大学借鉴美国经验举办了第一次创业计划大赛;第二年,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也在清华举办,比赛中孕育了“视美乐”、“易得方舟”等一批高科技学生公司。此后,创业成了大学生中最时髦的名词之一,其中也逐渐显现出一些盲目性。但风起云涌过后,很多大学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已经担任了三任大赛评委的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世农分析,学生的这种“游戏”心态来自于对以往教训的总结,也来自于对市场的分析,对此,他持有肯定的态度。他认为,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创业投资模式相比,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相对落后,二板市场尚未建立,风险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投资人更加谨慎。对于这些情况,具备一定理性思考和规划人生能力的大学生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因此心态更加平和。

  虽然只是“游戏”,但大学生们参赛的态度却很值得肯定。吴世农认为,进入大赛最后金银奖角逐的60个创业团队,其作品无论从科技含量、文本质量上都远远高于上两届。创业团队的组织结构也更加合理,组合答辩中,选手的表述相当精彩,看得出是经过了精心地准备。来自投资顾问公司的几位评委告诉记者,学生们创业计划书的质量甚至超过了他们平时所接触的企业客户。

  如果说“游戏”带来的好处是心态的平和、从容,那么一些评委也从这种“游戏”中发现了不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风险投资商的远离使一些学生的作品远离了市场。

  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很多商业计划需要的资金量是在千万元这个数量级,好像不如此不足以表明项目的重要。对此,来自宏基技术投资亚太有限公司的陈友忠评委这样评价,一些学生的商业计划盘子搞得太大,给投资商的感觉是不切合实际和缺少融资诚意。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的石校文也认为,学生们的市场调查要更具体深入些,拿出切实可行的商业计划,先小量融资或是先孵化,待技术、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后再寻求更大的投资伙伴。这些来自企业界的评委们告诫大学生,商业计划可以不急于寻找市场,当作一场创业“游戏”,但学生在做这份商业计划时,心中一定要有市场,把“游戏”变成一场仿真的商业战争。

  硝烟散尽,细数收获。应该说,创业竞赛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很好地完成了使命,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益;但从鼓励学生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创业促就业,取得更广泛的社会效益来说,大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大学生的这种“游戏”心态,既出于务实,也来自无奈,表明了大学生创业需要更多企业家和金融投资人士的关注,用他们的加盟,给大学生的创业计划注入绵绵不绝的动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加强对高校学生登山活动的组织管理
· 广东:男大学生均列入征兵之列
· 47名武大学生作弊被退学或开除
· 大专辩论会辩手为知情权打官司
· 西安交大学子出走一年无音讯 父母盼儿回
· 大学招飞凸现国防教育弱项
· 2002年“博士服务团”奔赴西部
· 大学新生报到新时尚:爹妈陪着电脑带着
· 上海:校园出现“大五、大六”生
· 高校校园一些现象令人堪忧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