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大一新生为何要到校外租房
2002-10-31    记者 吴苾雯

字体大小:

  开学不久,某高校大一学生中,已经有几位女生准备到校外租房。她们不愿住学生公寓想外出租房的原因,有的是不善与人相处,有的是不习惯几个人同住一室,有的竟是因为不习惯在公共澡堂洗澡。

  该校新生公寓是今年暑假期间建成竣工的,带有阳台、四人一间的宿舍宽敞明亮,每人都配有床、书桌、书柜和衣柜,这样的条件应该说是不错的,可是一些学生并不满意。一女生说她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人住一间房,不习惯四个人住一起,感觉没有私人空间,而且她也特别不习惯房间里人多嘈杂的环境。她已经开始在学校附近物色房子。

  另一位女生,上学一个多月来没进过一次学校澡堂,脏得实在受不了,就提桶热水关上房门擦一擦。她说她不习惯那么多人在一个澡堂洗澡,在家时,有单独的浴室浴缸,她从没进过公共澡堂。她想租一间带卫生间有热水器的房子。

  该校学生公寓一位管理员说,现在的大学生确实越来越娇气。几年前,一间学生宿舍要住8个人,有的甚至住12个人,现在的条件与那时比,不知好到哪儿去了,有些人还是不知足,恨不得把家搬到学校来。

  也有人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这种现象。他们认为,这一代大学生几乎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成长起来的,表面看起来,他们交往的空间似乎比过去扩大了,但那只是一种虚拟空间,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其实愿意更多地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希望有更多自己的私人空间。

  一位姓李的大一女生想外出租房子,原因是她与几位室友的关系闹得很僵。矛盾从进校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她们宿舍的四个人分别来自上海、重庆、湖南、陕西,有从城市来的,也有从农村来的。那天,大家报到后回房间收拾床铺,一位室友想踩她这边的脚梯上去将被子抻平整,刚上了一半,她大呼小叫起来:“下来下来,谁让你从我这边上的!”那室友只得下来。过了不一会儿,她发现有人将鞋晾在窗台上,说:“这是谁的鞋,臭死了。”来自湖南农村的室友满脸通红地将鞋拿走了。晚上,不到10时她就想睡觉,不管不顾“啪”地就关了房间的灯。第二天她发现,几个室友都对她不理不睬,无论是去上课还是到食堂吃饭,她们三个人都一块儿走,从不喊她。她愤愤不平地对其他同学说:“她们不理我,我还不想理她们呢。”她正在到处找房子,说找到了房子立刻搬走。

  在北京的另一所大学,也有大一学生到校外租房。一女生说她到校外租房是因为不能忍受几位农村同学的生活习惯。她举出不少事例,事例一,她们上厕所经常忘了放水冲马桶,弄得房间臭哄哄的;事例二,她们很小气,房间里的扫帚拖把都是她掏钱买的,还差一个公用的脸盆架,她让她们几个凑钱买一个,可是都开学这么久了,她们一直不买,脸盆只好塞在床底下。

  据了解,在不少大学都有已经或打算外出租房的大一学生,他们大都因为不习惯过集体生活,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一位在大学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说,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过去在家里,父母以他们为中心,现在突然进入集体生活,中心地位失去了,他们当然不习惯,会有心理落差。他说,集体生活要求成员有宽容忍让的精神,也要求人有沟通交流、解决矛盾的能力,而这些恰恰是他们缺少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加强对高校学生登山活动的组织管理
· 广东:男大学生均列入征兵之列
· 47名武大学生作弊被退学或开除
· 大专辩论会辩手为知情权打官司
· 西安交大学子出走一年无音讯 父母盼儿回
· 大学招飞凸现国防教育弱项
· 2002年“博士服务团”奔赴西部
· 大学新生报到新时尚:爹妈陪着电脑带着
· 上海:校园出现“大五、大六”生
· 高校校园一些现象令人堪忧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