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大学生当列兵尚需政策配套
2002-09-25    舒松柏 伍柳林

字体大小:

  去年9月,修改后的新《征兵工作条例》施行,其中有一项新规定:“依法可以缓征的正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就学的学生,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条件的,可以批准服现役,原就读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留其学籍,退伍后准其复学。”

  新的《征兵工作条例》一出台,在各地大学校园里产生很大反响,一些大学生据此而中断学业报名参军。因为,这方面规定,既满足一部分在校大学生携笔从戎的愿望,也确实照顾到从军学子的切身利益。去年冬季,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成都、济南等地一批在校大学生,在“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的歌声中,走进军营。

  大学生从军——科技强军必由之路

  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大学生从军已由单个向群体、由小规模向大规模发展。

  目前,虽说军官队伍的文化层次提高了,而士兵队伍的文化构成还没有相应改变。据了解,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士兵还是初中文化水平,其中,尚有来自边远山区、贫困乡村没有上完小学就来到军营的。新的《征兵工作条例》,设立可以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条款,对于改善士兵文化结构、大力提高兵源素质,是功不可没的决策。

  去年10月,已在九江船舶工业学院就读一年多的陈吴俊应征入伍。在校期间,陈吴俊学的数控、机械工程专业。他是独生子,上学期间,学杂费、生活费总共花了1万多元。如今,按照条例,保留学籍,服役两年,陈吴俊动心了,父母也没干涉,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更主要的,陈吴俊在部队这所学校经受了意志、身体、技能上的锻炼,对军营产生从未有过的亲切感、依赖感:“退伍后我再继续读专业,素质一定比别人强,这条路我走对了!”

  像陈吴俊这样想法的大学生,为数还不少,来自黄石高等专科学校的刘汉杰,学的临床医学,家境也不好,父亲下岗,母亲没工作,两个姐姐待业,一年多的大学花了家里8000多元。新的条例一实施,他迫不及待报名了。到了军营,原来懒散的毛病改了,军事训练样样数一数二。如今,刘汉杰有着新的目标:报考军校,志在成才。据介绍,他的这番变化,在母校引起轰动,一些同学表示,年底我们也去当兵!

  大学生从军——尚需相关配套政策

  如今,首批征招的一些大学生,在军营发挥着自身素质、能力,有的在连队当文书、副班长,有的在技术岗位上任职,有的进了教导队,经过培训后拟提升班长。

  据了解,对于在校大学生当兵这一新事物,社会上也有一些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在正是学习专业的黄金时间段改行当兵,今后的发展会不会受影响?

  的确,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保证今后有更多在校大学生在军营锻炼成才,也应该成为有关部门研究的课题。 据悉,为鼓励大学生当兵,北京、陕西等地,已制订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以解其后顾之忧。如北京出台10多项尝试性政策,像全额返还入伍大学生当年学费;承认学分;退伍后返校适当减免学费;专科生评为优秀士兵的,退伍后返校可免试转入本科复读等。陕西还规定,服役期间因公致伤致残的,复读时免交学费;报考研究生的优先录取;优抚金比普通士兵多5%等。

  相对军队而言,是否也应对入伍大学生给予一些相关优惠政策:例如,一般大学生士兵的年龄要比普通士兵大,那么,在考学、套改士官、提干等方面,能否放宽年龄限制;还有,对于有着计算机、电子、化学等较强专业能力的大学生士兵,能否特批其回母校完成学业,毕业后再回部队提拔使用等。

 政策优惠,军地互动,一定能吸引更多在校大学生来当兵!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偷尝禁果被开除 法院受理怀孕女大学生案
· 打牌、追MM:大学里最浪费生命的十件事
· 大四学生屡拖学费,校方无奈向家长“逼债”
· 大学生寒假返乡留下“不和谐音”
· 聚焦高校寒假“留校族”
· 大学生轻视写论文之风悄然兴起
· 2003年中国大学排行出炉
· 大学生寒假暗租床位 名校抢手标价每月三百
· 大学生也成“讨债族”
· 为过情人节 大学生提前返校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