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大学生上网干什么
2002-09-13    晏扬

字体大小:

  网络浪潮已呈汹涌澎湃之势,上网成了紧跟时代步伐的新潮时尚,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们,自然是上网族中的主力大军。据上海市信息咨询服务公司今年初提供的数据,目前上海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中,接触过网络的人数高达77.2%,其中经常上网的(指平均每周上网6小时以上)占全部受访学生的近三成半。网络正一步步成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大学生上网以后在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却不容乐观。

    聊天交友,乐此不疲

    在网络上聊天交友,是大学生上网族在网上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各式各样的聊天室是大学生漫游网络的第一个驻足之所,也是他们随后经常光顾的地方。各大网站的聊天室里挤满了大学生的身影,各个交友网站里排满了大学生的注册信息和留言。聊天、交友、网友见面成了一些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有的乐此不疲,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在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淮海路、浦东世纪公园附近,茶房、咖啡厅的生意异常火爆,其中大部分顾客是从四面八方赶来和网友见面的学生。一位咖啡厅经理喜不自禁地告诉笔者,他虽然没有上过网,可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网络经济”的好处。在他看来,网友见面当然是越多越好。

    有聊天交友必定有网恋,虽然人们对网恋这个新生事物褒贬不一,但是过度沉迷其中,终究是不可取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大学生将网恋看成时髦的游戏,不仅欺骗了别人,有时也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在同济大学的一间学生公寓里,4个男生毫无掩饰地告诉笔者,他们时常玩交换女网友的游戏,而且这些女网友大多是高中女生。

    上海财大的一个女学生告诉笔者,她所在的公寓经常接到莫明其妙的电话骚扰,据她猜测,可能是她不慎将宿舍电话号码告诉了某个网友,而这个网友经常扮成K房小姐,在聊天室或交友网站里公布这个电话号码。当笔者问她这个男性网友为什么这样做时,她说她放过他的“鸽子”(指约好见面而不去,或者去了而不见面)。

    网络游戏,魅力难挡

    在线游戏网站是大学生上网族们的另一个好去处。大学生选购电脑时,很大一部分选择“AMD钻龙”作为CPU,个中原因,除了价格相对便宜的钻龙CPU为适合囊中羞涩的大学生外,多数大学生选购它的主要原因,还是在支持三维游戏所不可或缺的浮点运算能力方面,钻龙CPU更胜IN-TEL赛扬系列一筹,即很多大学生将娱乐功能放在了电脑配置取舍标准的首位。网速快不快、能不能玩三维游戏、画面是否清晰、音响效果是否立体,这一连串无关学业的问题成为大学生选购电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笔者走访上海财经大学东门外的一个网吧时,暗暗作了一下统计,当时在网吧的32人中(并非都是大学生),有15人在玩在线游戏,有9人在聊天,有4人在收发电子邮件,只有3个人在浏览信息,还有一个人在睡觉。在上海街头各种软件专卖店里,最好卖的是一些游戏光盘,特别是那些格斗类的游戏尤其热销。据一些店主介绍,大学生模样的人买游戏光盘往往比较挑剔,但也确实很内行,遇到这样的主儿,他们只好用心伺候。

    和游戏机或游戏光盘相比,在线游戏因其具有交互性,更加显得魅力难挡。尤其像“联众”这样综合型的游戏网站,不管你什么时候上去,总会有许多人在那里恭候着。围棋、象棋、军棋、扑克牌、麻将牌等等应有尽有,玩了这个还想玩另一个,不管赢了还是输了都禁不住继续玩下去。有的大学生在游戏网站里一呆就是七八个小时,从天黑玩到天亮,从天亮玩到天黑。饿了啃面包,渴了喝矿泉水。

    亮丽泡沫下的“不务正业”

    当然,并不是所有大学生上网都以聊天或游戏为目的,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谋份兼职或者进行网上写作的大学生上网族也不乏其人,但是这样的大学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多。当笔者问及一些大学生上网都做些什么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回答“搜集资料、浏览信息”等等,但当进一步问他们如何搜集资料以及经常浏览的网站有什么特色、有哪些栏目时,他们往往一脸茫然地回答不出来。这说明,大多数上网的大学生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等“旁枝末节”上了,他们没有很好地、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

    鼓励上网是全社会都在抓的一项工程,鼓励大学生上网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但是“上网之后做什么”这个问题显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多数大学生还只是把上网当做娱乐和消遣,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网络的本来意义。那些沉迷于聊天和游戏的大学生,不仅耗费了金钱、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和人际交往。他们往往通宵达旦上网之后,第二天有的逃课,有的到了课堂上也是睡大觉。痴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他们,平时懒得跟同学或者朋友交往、交流,跟家长、老师的交流更是少得可怜,还总是觉得家长和老师不理解他们的世界。说他们如此上网是“玩物丧志”也许有些夸大其辞,但说他们上网是掩盖在亮丽泡沫下的“不务正业”,恐怕一点也不为过。

    对于大学生上网问题,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大学生们正确地理解网络、充分地利用网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安徽南陵:百人村出21大学生6博3硕
· 现代大学学分制功能新解
· 大学生创业:专家称博士创业不如本科生
· 北外副校长:大学生英语不必都能说会道
· 陕西公开征集在校女大学生入伍反响强烈
· 413万大学生明年毕业 多措施引导去基层
· 2005年南京近3万贫困学生获资助
· 首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文化节举行
· 基层就业:大学生村官的执政记录
· 社科院专家李培林:大学扩张潜伏财务风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