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外企为什么对研究生说“不”
2002-06-21    《市场报》刘丽莉

字体大小:

  今年,有62万的考研大军在为一纸文凭而挥汗奋斗,他们的目的其实很简单:用高学历为将来的职业竞争增添砝码。

  期望往往会被现实击破。近年来,研究生遭遇职业困境已成不争的事实。有调查显示,在沪的跨国公司对于研究生的录用往往慎之又慎,换句话说,他们喜欢本科生而不太愿意招收研究生,并且有着一套自己的人力资源理论。

  尽管这一现象很难得到跨国公司的公开承认,但存在就必有其合理的因素,从中我们可以探求国外企业的用人之道,更可以反思“考研热”、“高学历与低能力”等其他话题……

  曾有人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过了桥的便是幸运儿。不幸的是,这些幸运儿并没有由此天地宽,四年以后,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另一座宽松不了多少的独木桥。2002年是公费读研的最后一年。虽然考研人数逐年增多已成趋势,但62万多人同挤独木桥仍不免让人担心。事实上,过了桥以后并不是企盼中的豁然开朗,而是陷于“一线天”的境地——外企招聘毕业生时,更受欢迎的是本科生,研究生被挤向了国企和机关一隅。于是他们陷入了为扩大选择范围而考研,读研毕业后选择范围反而更小的悖论之中。

  考研:无奈的选择

  20世纪的最后几年,随着信息爆炸理论的鼓噪,有志青年往往在他们初进大学校门之日就定下了“毕业后考研”的宏图大志。然而,三四年后,当对大学教育感到失望的他们想远离深造这条路时,却被就业的重压堵了回来,他们不得不继续留守校园。

  就仿佛是在劫难逃,1998年入学的应届毕业生又面临着98年毕业的师兄师姐们的命运。他们唱着“往事一幕幕,伤心一幕幕”,在铺天盖地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各大公司纷纷裁员”的报道前唏嘘着;在“2002年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就业指导讲座上感叹着;在嘈杂如菜市场、拥挤如沙丁鱼罐头的招聘现场挣扎着;在用人单位的刁难和工资“跳楼低价”的困境中屈辱着;在就业还是考研的两难中抉择着。

  今年全国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共吸引了62.4万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已不再是四年前为了理想,或者是为了日后的高职位、高薪水而继续求学的有志青年了。新浪网最近进行了一项网友调查,调查设问:你认为全国考研人数年年上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在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就业形势严峻”点击率最高,约占60%,选择“充电提高能力”的不过一成多。但“就业形势严峻”是“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的,因为即便经济形势转暖,研究生毕业的他们仍难以开启跨国名企的大门。

  不仅如此,身陷其中的女生更是难上加难。去年,在智威汤逊·中乔广告公司的一场招聘说明会上,有女生问“你们的客户部是不是只招男生?”面对尴尬,智威的招聘人员很有技巧的表达了他们的“男女平等”思想,但是在包括智威在内的所有广告公司中,女生“稀有”是路人皆知的。

  而在工科类专业的招聘中,女生是“不受欢迎的人”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

  在卡耐基的长大的孩子要学会经营自己理论的指导下,女孩子们无奈地选择了经营自己的长处——读书勤奋,然后“读到底”。

  就业:硕士硕士奈若何

  研究生读完,两年的缓冲期一过,手握硕士文凭的他们昂首前去寻找自己的远大前程。与此同时,每年11月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大幕一经拉开,各大公司由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经理和当年毕业的新员工组成的招聘大军就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高校校园。看得到的是除了金融证券、石油等要求理论基础或技术含量高的少数行业外,大部分职位不会特别针对研究生,而是打出“本科或以上学历”的招牌;看不见的是这样的招牌后面常隐含着“本科生优先含义。

  “跨国外企偏爱本科生?!”这个结果令人吃惊,更令他们尴尬:他们陷入了进退两难中——进,是和本科生相同的职位和薪资待遇,且用人单位并不乐意;退,除非继续读博,他们已别无选择了。

  原因:人力资源“负重”

  对研究生来说,跨国外企的“冷淡”多少有点积重难返的味道。

  首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当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为一门学科、一个理论体系的时候,各大公司都开始了自己的员工培训历程,其中职前培训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对于重操作而非重理论的行业或职位,学校里学到的并不能直接应用在工作中,所以,对两者进行培训的风险投资相同,而研究生多费两年时间和拥有的知识使他们的边际收益率降低,毕竟使用他们所需支付的人力成本更高。

  其次,对于很多跨国公司而言,较之本科生,他们认为研究生有其相对的劣势。例如“对事务有先入为主的见识,不易培训,“要求的待遇太高;“自视甚高,不能很好的同其他员工团队合作”等等。

  虽然在采访中,几家跨国企业的人事部都不肯坦白承认这一点,并异口同声地答复:我们对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视同仁。但是,事实却是:研究生的高学历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就业上的高门槛。

  不管跨国公司的人才标准究竟有多少道理,至少,这是一个值得广大研究生以至所有求职者关注的现象。如今的职场,已经不单是比拼一张文凭的时代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昆明:大学毕业去当“教育保姆”
· 大一就上就业课 广西高校实行就业指导教育
· 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在京闭幕
· 上海教委人士谈大学生就业新政策影响
· 广东千个公务员职位等待应届生
· 北京高校京外生源留京时限放宽
· 高校就业市场"IT"降温"文商"趋热
· 浙江鼓励毕业生走下去 走出去 走上去
· 入世带来利好 用人趋于务实
· 美院毕业生:打工更自由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