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南京大学:陈洪渊——平淡一生深处行
2002-01-25    

字体大小:

    在新的一年,中国科学院再次将中科院院士这一国内自然科学界的最高称号授予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南京大学化学系的陈洪渊教授荣幸地成为其中的一员。

  清晨,笔者如约来到了南京大学化学楼陈洪渊院士的实验室。一进门,只见整个实验室宽敞简洁,空气清爽,丝毫没有想象中一股化学实验室的那种刺鼻的气味。

  陈洪渊教授非常热情地接待了笔者。他虽然已经是一位成名的科学家,但性格却非常随和。他侃侃而谈,言谈中总是流露着一丝淡淡的微笑。

  陈洪渊教授自四十年前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就一直留在南大任教。

  当初,陈洪渊教授的分析化学专业主要的学术带头人是高鸿院士。在高先生的带领下,该专业博士点在全国排名前三位,并在1987年时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可是1991年以后,高先生等老前辈相继退休或调任,这个专业的处境也就日益困难了。就在这个时候,陈洪渊教授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挑起了这份重担,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艰苦奋斗。这十年来,为了继续保持该专业全国重点学科的前沿地位,并能做到有所创新与发展,他与几位同事以及他的一大批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陈教授领头进行的科研攻关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最令人头疼的就是经费困难,很多实验设备都无法购置,许多重要的实验也因此而无法进行。但这并没有难倒陈教授,他从化学楼里其他兄弟机构那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兄弟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尽量利用别人的设备来完成自己的实验室所无法完成的研究任务。

  就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陈洪渊教授结合生命科学对电分析化学的前沿领域及仿生催化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完成和承担了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面上、博士点及开放实验室基金等共18项课题,在分析化学领域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生物催化、超分子组装和纳米电化学研究中,成功地构建成多种高效的仿生催化界面,降低了NADH氧化过电位600mV,并研制成一系列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件;他还组成了高活性含酶三维有序膜,为发展新型高效生物传感器创造了条件:他还在国际上首次观察到表面活性剂对血红蛋白电子转移的促进作用,使其测定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级。至今陈洪渊教授已经发表论文330多篇,合编译著5部,其中被他人引用达600多篇次。(宋莹)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首届“杨振宁奖学金”颁给南大学子
· 南京480名研究生争当中学教师
· 台湾报业巨子余纪忠夫妇捐助的玉辉楼在南大落成
· 南京大学发生火灾
· 南京大学:与总参签订协议
· 南京大学:京剧走进校园
· 南京大学:校园竖起就业电子显示屏
· 南京大学:记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王颖教授
· 南京大学:宇宙有了“南京大学星”
· 南京大学假期将与欧美大学同步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