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求与材料类人才培养的关系
年代 |
社会需求 |
专业结构设置 |
人才规格 |
1949年以前 |
开发材料资源的矿冶人才 |
冶金学科 |
宽知识面 |
1949—1966年 |
计划经济,担任设计、施工和工厂运行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才 |
按产品、工种分专业(如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 |
专业技术知识 |
1978—1997年 |
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工艺优化、工程设计开发、工程管理人才 |
按三级学科设置专业(如高分子材料、硅酸盐工程、建筑材料、热处理、焊接、铸造等) |
有一定的专业适应面,具有较好的单一材料专业基础 |
1998—2003年 |
适应社会发展和材料科学技术进步所需要的、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 |
按二级学科设置专业(材料化学、材料物理、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等) |
厚基础、强能力、宽专业 |
2004年至今 |
基础产业需要改造和升级,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力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亟待提高 |
一级、二级学科专业并存,多模式和多规格,部分高校自主设置专业 |
国际化、工程化和创新创业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
资源因素:目前,绝大多数材料产业都是以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为基础原材料的,随着近年来的大规模开采,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显,这对材料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材料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受到了材料工作者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资源因素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将逐步引入本专业的教育内容。
推荐内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1年第12期 >>全部教指委通讯
环境因素:在材料的开采、提取、加工、制备、生产以及使用和废弃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排放出的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因此,材料的无毒无害、容易回收以及材料的高使用效率等将成为材料设计和生产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可见,环境因素对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也具有很大的影响,环境友好型材料相关技术将逐步引入本专业的教育内容。
内部因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的研究对象不仅包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传统的结构材料,还包含了具有众多特殊性能和用途的功能材料。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面正在不断扩大,涉及材料科学的边缘学科将不断出现,导致本学科的研究内容、对象、方法、技术和手段也不断增加。这些新的知识将被持续引入本专业的教育体系之中,使本专业的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并不断地改变着本专业的教育体系。
相关专栏>>高等教育:高教新闻 海外概况 高教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