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9

回望2019

高校“最多跑一次”改革走向纵深

文/中国教育网络 王世新
2020-03-24

  “最多跑一次”这场发端于浙江政务服务系统的改革如同涟漪一般迅速地延展至高等教育领域,既是某种程度的巧合也是教育信息化驱使下的必然。

  2019年,对于身处“双一流”建设重大机遇,已经准备好在国际舞台上与世界名校同场竞技的中国高校来说,如何借助日趋成熟和愈发先进的教育信息化手段提升和完善大学治理,做好师生服务与教学科研的底层驱动,最大程度地解放高校师生与科研人员的“生产力”,无疑最符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治理逻辑。

  值得借鉴的浙江样本

  2018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实施意见,推进该省高等学校“最多跑一次”改革,其中明确了改革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校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事、掌上办事全覆盖。

  《实施意见》指出:各高校要强化“用户”意识,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转变管理理念,减少审批事项,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校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改革。要在一些重点部门和师生关注度高的事项中率先突破,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部门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以学校“小微权力清单”为基础,对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到学校各部门办事事项进行系统梳理,制订校务服务事项清单,统一规范办事要件,因事制宜、分类施策,对各类办事事项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分批公布。进一步简化程序、减少层级,坚持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功能互补,推广集中统一办理、协同办公模式,推动实体校务服务大厅和校务服务网融合发展,突破时空限制,整体提高网上办理水平,实现师生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一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一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次)。

  浙江大学一站式服务改革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被公认为是一站式服务做得最好的高校之一。从 2012年到 2019 年,浙大不断完善一站式服务: 梳理流程、优化流程、再造流程。

  据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文智介绍,2018 年,浙江大学率先在高校领域启动了“最多跑一次”改革。这项改革是“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演化和进展。实现了师生到大厅、部门办事“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这个项目在 2019 年被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评选为高校领域的改革领跑者,并得到了浙江省委领导的重要批示,希望在浙江省其他高校应用推广。

  他认为,一站式服务和以往的信息化应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必须由全校参与的系统工程,是高校从管理到治理转型的窗口与契机。从应用服务构建角度看,一站式服务使得信息化应用从原来普遍的一个部门一个样的模式中走出来,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合力把各个业务部门的共性抽取出来,形成一个共性的、普适性的流程,有效地解决了高校长尾业务的快速构建和低成本运维。

  中央精神的具体投射

  梳理从 2013到2017 年这 5 年国务院常务会开年第一议题便会发现,连续 5 年,本届中央政府工作的“当头炮”,都是“简政放权”。

  而就在 2016 年 12 月,“最多跑一次”在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被正式提出,明确要求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无论是从时间衔接还是政策接续上,“最多跑一次”改革都可以看成是“简政放权” 以及“放管服”改革思路的具体延伸。

  2018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深入推进“互联网 + 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就在此前的 1 月 23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了《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报告》,建议向全国复制推广浙江经验。

  这场由中央改革精神衔接地方成功实践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很快就传导至高等教育领域,这对于已经身处巨大变革机遇的中国高校来说,从某种意义上直接触及大学治理这个重大命题,并再次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一展所长的巨大空间和平台。

  最多跑一次邂逅“双一流”

  老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次突如其来的“外力”撞击遇到为科研人员“松绑”和“双一流”建设的巨大历史机遇,可谓恰逢其时。

  在2018年5月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要通过改革,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使用、激励、竞争机制。高校“最多跑一次”改革无疑是为高校科研人员以及全体师生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改变繁文缛节最基础却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一环。

  而在2015 年后启动的 “双一流”建设基本原则就是“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从国际上看,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流大学都拥有符合自身实际,各具特色,简约而高效的行政系统,这恰恰是中国大学的短板,而在“简政放权”指引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必将成为优化中国高校行政治理结构的契机和“良药”。

  2017年,由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2019年2月公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到,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这无疑对于高校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 1 华中科技大学移动版网上办事大厅首页

  2019,智能化“升维”

  随着 5G、大数据、物联网以及语音理解、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引入,以一站式服务为基础的高校“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演变,已成为2019年许多高校信息化负责人的共识。

  移动化是必然趋势。从长远来看,一站式服务的线上办理比例将增大,其中基于移动端的线上服务更多。正如华南理工大学副首席信息官兼网信办主任陆以勤所说,一站式服务的形式不外乎是线上和线下的不同组合,线上模式不断取代线下模式是发展趋势。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姜开达认为,一站式服务在流程变革中,将从能办理向快捷办理、限时办理的目标转变,从承载全校性业务到兼顾二级单位内部业务转变,从“最多跑一次”向“大部分跑零次” 转变。“跑零次”顾名思义,意味着“最多跑一次”的线上、线下两种模式将越来越向线上迁移。移动化是不可逆转的互联网发展趋势,一站式服务也将跟随趋势,在移动端实现更好的终端适配和用户体验。

  智能化是核心组成。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王新表示,融合“互联网 +”思维、各种新技术的一站式服务将深化服务体系并实现闭环,从教学、科研、管理及生活等方面真正体现信息化的规范、高效和便利。山东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葛连升概括道,“一站式服务将从管理服务向学习服务、科研服务、文化服务等方面拓展,从校内服务向社会服务拓展,从阶段服务向终生服务发展。”例如,依托大数据的课堂点名系统,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历史点名、网络信息、门禁记录建模,只点最有可能没到的20个学生,极大提升效率。

  个性化已初露端倪。南京理工大学信息化处处长涂庆华表示,一站式服务将通过大数据分析,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自动推送办事流程提醒,支持多终端、支持生物特征识别,支持校内外应用的互联融合。姜开达表示,不同身份角色, 不同院系部门的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智能呈现的个性化服务平台。此外,一站式服务承载的业务会越来越多,传统的若干业务信息系统会精简甚至消亡,校园信息平台逐步走向资源整合共享。

  关于个性化服务,有人描绘了这样的场景:讲座推荐系统为学生提供定制的提醒服务,对图书馆附近的计算机系新生,提醒他参加大数据挖掘讲座;对就业服务中心附近的毕业生,提醒他参加就业指导讲座……这才是一站式智慧平台应具备的支撑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