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教育改革
孙霄兵:深刻把握教育形势 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2008-05-09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重要讲话

深刻把握教育形势任务 推进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明确指出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阐述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为新时期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倍受鼓舞,深感振奋,对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推进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新阶段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近29年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与教育提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是分不开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实现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教育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条件和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也越来越依赖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强。高等学校聚集的一大批学术名师、培养的一大批优秀人才、创造的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教育与现代化建设全局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发展特点,教育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动力作用,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新的高度上深刻认识和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全面作用,总结我国教育发展实践,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阶段性特征,借鉴国际教育发展经验,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要求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我国教育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广大青少年学生拥护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巩固,思想主流积极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保障了人民群众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然而,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今后,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部署和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续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在新时期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尤其必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牢牢把握自己命运、不断开辟美好前景,说到底,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尤其必须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这是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的科学论断。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格局中的关键性、战略性资源。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放在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势必影响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与提高。教育必须要自觉担负起这一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改革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强化学科基础,瞄准学科前沿,突出发展重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创造一流学术成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步伐,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与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体系、教育体制机制和教育制度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党和国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出发,强化教育立法,加强教育制度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系统的重要政策,推进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发展,促进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终身教育工作,取得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的成就。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看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仍然需要我们作出不懈的努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体系建设和制度创新,推进教育法治,全面加强现代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设,依法建立完善的现代学校制度;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积极促进终身教育,努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内容、方式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构建提高教师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环境,调动教育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完善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还要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与制度,建立健全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的制度等,努力形成更为系统化、法制化、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构建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讲话深刻论述了优先发展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丰富思想理论内涵和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各级领导要进一步重视教育,采取有力措施,具体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要求。完成历史赋予教育工作的使命和任务,要把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紧密结合起来,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教育保障和支持的力度,着力形成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真正实现。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需要,我国教育事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形势紧迫,时不我待。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化建设关键阶段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 孙霄兵 )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孙霄兵:依法治教 步履不停 | 40年40人
· 教育部司长孙霄兵:大学章程 完善高校治理结构
· 细微之处见精神 孙霄兵释惑《规划纲要》
· 孙霄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 教育部:毕业生就业不能只看大城市 只看好岗位
· 中共教育部党组: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
· 以“高品质”激荡起教育改革的澎湃春潮
· 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
· 2021:教育部多向发力促改革
· 直面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中国教育事业进入新的“改革时间”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