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院士助阵能否挽救科普颓势
2013-08-15    新华网-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被排除在现有业绩评价体系之外,没有经费支持,搞科普难上加难

  8月13日下午,已经举办了31期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第一次走出了北京,来到上海,在锦江小礼堂举行了第32期活动,主题是“科学家与科普创作”。

  与以往的活动只邀请两三位科学家谈一个专题不同的是,这次活动一下子邀请了10位院士,而他们也大多是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各分册的主编,“这么多院士聚在一起很不容易,他们都是国内各研究领域顶尖的科学家,但也都愿意为科普工作做点事情。”活动的主持人、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感慨地说。

  科普创作是科学家的责任

  数学家林群院士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他打车去开会,出租车司机开玩笑问,“你这么大岁数了,不在家里抱孙子,还到处乱跑,你开什么会去?”林群回答说,去开数学的会,没想到出租车司机蹦出一句话,“哦,0.618。”,“这是华罗庚40年前讲的,过了40年以后,普通的司机还记住他,华罗庚在科普方面深入浅出都到了这一步!”林群颇有感慨。

  在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中,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褚君浩院士担任能源与环境分册的主编。他讲了自己孙子的小故事:正在读一年级的孙子看的电影都是《钢铁侠》、《奥特曼》这些国外的作品,玩的游戏也都是国外的。“现在中国严重缺乏好的科普作品,尤其是吸引人的科普作品”,已经68岁的褚君浩甚至拿《甄嬛传》举例,他听说在日本有四分之一的人在看这部很火的电视连续剧,“这是文艺方面的作品,我们的科普作品也应该有这样受欢迎的作品出来”。

  “科普创作是科学家的责任”,被誉为“嫦娥之父”的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坦言,以前他觉得科学家主要的责任是完成自己的科学研究任务,力争做到最好的水平。但是自从他做了月球的探测以后,最大的一个启发就是科学传播是与科学家做研究工作同样重要的事情,也是科学家的责任,科学家不应该推托的一种义务。

  月球探测项目刚立项时,欧阳自远遇到很多问题,“中国为什么要研究月球啊?(前)苏联和美国搞了很多,中国地球上的事情都干不完,到底为什么要去探测月球?对我们国民经济发展有多大的意义?”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解释这些问题,而在做完很多次讲座之后他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尤其是年轻人的支持。他们纷纷表示以后一定要参加空间探测、月球探测、火星探测,“那是多少孩子们啊,我自己都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和激励。”

  已经78岁高龄的欧阳自远院士说:“科学家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是传播科学,不要把科学当成你欣赏的花瓶,而要让更多的公众理解,改变他们的未来,改变他们的生活,这也是科学家的责任。”

  著名的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院士担任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医学卷的主编,这次医学界有12位院士参加了编写。今年已经83岁的汤钊猷院士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写些科普作品,上世纪60年代初写过一本30万字的《发展中的现代医学》,后来又写过《肝癌漫话》、《征战癌王》,前年又写了一本《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写完这几本书之后,他建议一些年轻的学者也可以写写科普作品,“科普是双向的,既对年轻的同志有帮助,也对自己有帮助。”

  在他看来,科普一定要由一流的科学家来做,至少需要能认识到一流科学的进展的人来写。“以前对科普的印象,好象就是给小朋友普及一般的常识”,而他现在觉得,科普至少应该是反映最新的科学进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在京中央单位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试点开展,吸引更多人才全身心投入科普事业
·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发布
· 科普主播,让高深科学知识触手可及
· 2019年我国科普经费超185亿元,线上参与模式成亮点
· 2019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发布
· 全国科普统计数据:人均科普专项经费4.45元
· "和院士一起做科普"2017年十佳新锐科普创客大赛启动
· 院士该不该做科普
· 委员、代表热议:让科普这只翅膀硬起来
· 科普的卫星时代 什么是障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