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师新闻
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课堂?
2015-01-26  中国教师报  

字体大小:

  拿什么拯救我们的课堂?这是一个看起来宏大的命题,重提这一话题意在提醒、旨在回归——提醒出发得太久的人能不断回归,回到起点,然后再出发,再看一看方向和终点。有时候,以终点为起点,常常能让未来别有洞天。

  这也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课堂里存在的问题似乎已经积重难返,许多问题是文化性的。而在国外,比如英国的教师从小就没有经历过满堂灌的课堂,于是,在他们的教学常态里少有灌输和控制。

  这正是课堂救赎的应有之义。拯救课堂不仅要关注更高的可视化的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救赎那些看不见的元素,比如好奇心、展示欲、质疑精神和民主意识。

  当知识本位的课堂教学依然在野蛮生长时,我们便陷入了教学的“黑洞”。课改10多年来,尽管一线教师对新的教学观念并不陌生,但理念与行为之间的互动却明显乏力,从观念到行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那么,课堂救赎到底要救赎什么?

  首先是课堂结构的救赎。当我们的观念还不能有效支配行为的时候,可以拿结构和程序来确保效益。用“先学后教”来确保“学”真实发生,用“10+35”或“0+45”来确保少教多学,否则,不少教师就可能一厢情愿地把“教”狭义地落实为“讲”,把“讲”演绎成“满堂灌”。

  “教”是“学”的条件,“学”是“教”的目的,“教”是以学习、学会和会学为终点的,“学”永远是“教”的起点。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如果学生还没有开始学习,我们的教学就不能开始!所以,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课堂结构的改革可能比课堂艺术的追求更重要。让教学从艺术回归科学,就是让课堂的结构和流程本身也发挥育人功能,就是让教学从具有普遍规律中找到集体突围的出口。

  其次是“表达”的救赎,或者说“话语权”的救赎。“学”的重要方式就是“说出来”,这是扈永进的一个重要观点。遗憾的是,学生话语权的缺失已经成为课堂的致命伤,而这背后则是课堂民主因子的缺失。

  最好的学习就是讲给别人听,这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常识。想明白的未必能说明白,“说明白”就是让学习“从为学而学,走向为教而学”。通过放大“说”来拉动“学”,通过扩大成果的输出来带动知识的输入,无疑满足了学习者的展示欲,也撬动了学习者的学习动力系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让他们敢于质疑教师、怀疑教材,挑战权威,让他们不怕出错、不怕出丑,理应成为课堂的新常态。

  美国教师雷夫在回答我国一线教师提问时,曾直言我们课堂的问题。他认为,我们的学生总是为了教师而表达,总是表达教师想要的答案,但缺少了自我。学生已经习惯性地揣摩老师的意图,并且揣摩得很到位。雷夫所在的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少了一样东西——害怕。我们的课堂是否能让学生感到内心是安全的,是否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在家之感,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否能真正让学生在免于威胁的交流中进行?

  所以,救赎就是让教师的“教”来支持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就是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体验成功、经历民主、滋生信心的过程。所以,救赎课堂就是救赎未来,就是让好课堂里出故事,好课堂里出性格,好课堂里出精神,好课堂里出公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