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访谈
对话院士侯建国:摆脱"伯乐相马式"管理模式的窠臼
2014-09-22    中国教育新闻网-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56岁的侯建国是化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近日,在接受记者有关人才问题的访谈时,他脱口而出:“农夫把土地伺候好了,撒下种子,并适时给予水和养分,庄稼自然会蓬勃生长。人才工作也一样。”

  记者:你怎样看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

  侯建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断层,“快出人才、早出人才”成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强烈愿望,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人才工作实践和探索。政府管理部门扮演了“伯乐相马”的角色:一方面出台各种奖励措施、荣誉称号、优惠政策,以期对人才的成长起到“硬刺激”;一方面充当“伯乐”,按照自身的理念设定标准,通过组织各类评审来给各级各类人才“戴帽子”,从而树立标杆,激励众人。

  这种做法在改革开放初期是行之有效的,在较短的时间扭转了社会上知识无用的观念,营造了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使得我国人才队伍的数量得到快速增长,有效地支撑了改革开放的各项事业。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人才工作局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从科技人员队伍来看,2006年总数就已达2174万人,居世界首位;中国的科技论文发表数量目前也已经高达18万篇,跃升至世界第二。人才工作的形势与任务发生了变化,人才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过去那种“伯乐相马式”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的需要,提升人才队伍的质量、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已成为当务之急。

  记者:对于大师的成长来说,你认为什么最重要?

  侯建国:现在各级、各类、各地针对人才而设立的“帽子工程”,可谓名目繁多,不胜枚举。这些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并不一定符合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反而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扰乱青年人才的心绪。在跑项目、拉经费、抢帽子、争奖励的过程中,他们本该潜心学术与创造的内心世界变得不再宁静,甚至出现一些学术不端的现象。

  真正的大师绝不是靠物质刺激出来的,也不是戴帽子戴出来的,而是缘自其内心世界对学术、创造的兴趣和热情。有热情才有坚持,有坚持才会把科学创新当成一辈子的事业,而非仅仅是一个职业。

  我们中国科大的陈仙辉教授是国产“土博士”,其本科出身很一般,头上的帽子也很少,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科学创造的满腔热情,二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终于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临界温度达到43K的铁基化合物超导体——氟掺杂钐氧铁砷化合物,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2014年1月,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此前这个奖项已经连续空缺三年。

  记者:除了热情和坚持,还有哪些因素真正对人才成长有用?

  侯建国:和那些“帽子工程”比起来,我认为外在的学术环境与合作氛围对人才成长更有用些。又比如我们中国科大的董振超教授,是2004年加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单分子科学研究团队的,一直以来他的头上什么帽子也没有,发表的论文也不多,但他始终保持着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研究的热情,而实验室和研究团队也充分相信他的能力和水平,给他创造了很好的学术合作环境和研究平台。最终他厚积薄发,于2013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光学拉曼成像。这项工作被国际学术同行评价为“该领域创建以来的最大进展”“该领域迄今质量最高的顶级工作”,被两院院士评选为年度十大科技进展。

  记者:你认为管理部门应当如何推进人才的脱颖而出?

  侯建国:人才能否脱颖而出,既不由管理部门指定,也不是各类计划定向培养出来的,而是在创新土壤中自然成长起来的。要形成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慧眼识人”的伯乐固然可贵,“精耕细作,守望丰收”的农夫则更为重要。当前人才工作的关键,在于摆脱“伯乐相马式”管理模式的窠臼。管理者要遵循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致力于为人才的成长营造创新的土壤和环境,建立以学术为导向的公平、开放、合理的评价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呵护各类人才追求科学、创新的内在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像庄稼一样在肥沃的土壤里蓬勃生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工程院吴建平院士:基础资源的安全性是互联网的基石
· 院士专家纵论“大食物观与粮食安全”
· 官方明确:杜绝“双聘院士”!
· 每位新晋院士,奖励600万元!
· 邢锋、郝洪教授当选!广州大学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各1位
· 院士专家进宁夏 东西协作结硕果
· 2023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活动启动
·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解决医生“轻临床重科研”关键要厘清职业路径
· 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