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增就业5000万如何实现
2017-02-09  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体大小: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

  在就业领域,解决好重点人群的就业,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规划》给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拓展职业发展通道,创新就业信息服务方式方法等多种措施。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规划》提出了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因人因需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贫困人口发展生产等对策。

  “中国是人口大国,因此就业始终是我们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规划》在保障重点人群就业方面给出了很多重要举措,不仅将对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产生巨大作用,而且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之举。”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何维达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供求匹配人尽其才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新旧动能的接续与新旧业态的更替必然伴随着劳动力需求结构的改变。因此,无论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还是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抑或是强化劳动者素质提升能力,《规划》给出的对策都牢牢抓住了顺应并服务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这个主线,以求人力资源供求更加匹配,最终实现人尽其才。”何维达说。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已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就业任务。“十二五”时期,中国连续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200万以上,累计新增就业超过6400万人。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规划》确定的目标有确实保障,给超额完成留有较多余地。

  此外,不少专家也表示,作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部分,促进就业这项工业不仅需要政府有所作为,更离不开社会、企业、行业协会、劳动者个人等各方面的努力。

  加快转型带动增收

  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对个人发挥创造能力及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规划》提出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的思路十分重要。“虽然第三产业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但是如果更多人口集中在这些相对落后的产业部门,就业人口的收入就不会得到提高,也就容易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何维达指出,促进就业的实质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优质要素供给,这一方面可以为相关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将为劳动者带来更多收入,进而拉动消费,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增添后劲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举办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交流推进会
· 山科大以组合拳巧解就业难题
· 上海发布措施确保就业大局总体稳定
· 北京人大代表多维度了解青年就业现状
· 寻找“错位机遇”并非一时兴起
· 不用单一标准衡量成功就业
· 十部门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做好2023年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 聚焦当前促就业工作重点难点发力
· 看职业院校如何应对毕业生就业“大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