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助学贷款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2017-08-25  中国教育报   郭立场

字体大小:

  日前,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国家开发银行扶贫金融事业部区域开发局发布《关于确保2017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平稳有序办理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教育部门要会同国开行坚持“应贷尽贷”,不设贷款规模和贷款人数上限,实现对符合助学贷款条件的各类高校贫困学生全覆盖。做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向每位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家长承诺“应贷尽贷”,切实解除他们担心“贷不到款”的后顾之忧。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自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断完善,覆盖范围逐步拓展,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点燃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大学梦。然而,囿于主客观原因,个别地方的助学贷款还存在程序复杂、手续繁琐等问题,让一些学生望而却步。此次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国家开发银行扶贫金融事业部区域开发局发布紧急通知,提出助学贷款受理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受理效率,尽量让学生和家长“少排队”“少跑路”,不给学生和家长添麻烦,以务实之举促作风转变,可圈可点。

  善政还需善施,否则再好的制度,不落实也会成为一纸空文。把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抓实抓好,善政能够不走样地贯彻实施,既需要严密的制度设计和严格的督促检查来约束,更需要强烈的责任心和务实的举措来化解,切实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每一个需要资助的人都能感受到政府的温情和善意。

  这就需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国家助学贷款不仅仅是物质关怀和金钱资助,更是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助学贷款工作既需要创新工作方式,更需要转变工作作风,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人文关怀,做到见人见物见思想。只有带着感情去做工作,正确处理管理和服务的关系,畅通民意表达、回应民生关切,让助学贷款工作成为贴近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才能让学生和家长满意。

  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赋予学生和家长更多获得感,归根结底是解决好关系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及时跟踪、会诊并处理助学贷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细节,打出组合拳应对贷款难,打造更为舒适、更具人情味的资助氛围。这要求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具有见微知著的情怀,在繁忙的工作中俯下身来倾听各方声音。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形式是助学,助学是为了筑梦,但最终是为了树人。学生资助工作不能止步于经济资助层面,还要努力融入立德树人,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抓好励志教育、诚信教育与社会责任教育,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摆脱精神上的贫瘠和心理上的自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对于“输血”,“造血”至关重要,值得多付出一些耐心和时间。学校有着较强的动员和组织能力,需要多做一些润物细无声的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必须精细再精细,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精准资助。“精准”强调更多的是“一对一”帮扶,“撒胡椒面”式的资助难有持久的好效果。对于特别困难学生,甚至针对某个学生制订一个单独的资助方案都不为过。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真正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困,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

  (作者:郭立场,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好消息!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提高4000元
· 重庆:近8亿元助学贷款助11万多名大学生就学
· 内蒙古高校助学贷款还款率超97%
· 哈尔滨户籍本专科生每年可贷八千 研究生一万二
· 2015年国家开发银行将发放160亿元助学贷款
· 国家将建立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用于特困学生
· 官方:西部地区获助学贷款学生比例明显高于中东部
· 助学贷款新政让借款学生年均还款下降3至4成
· 重庆将投入15亿资金和助学贷款资助贫困大学生
· 李克强:国家助学贷款最长期限延至20年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